近年来,兴化文学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景观。在2005年至2006年间,兴化籍作家先后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毕飞宇的《平原》、朱辉的《白驹》、庞余亮的《薄荷》、顾坚的《元红》、刘仁前的《香河》、刘春龙的《深爱至痛》,其中顾坚的《元红》不仅走红网络,而且震动文坛。兴化这一小说家群体的崛起,引起世人注目,被称为“里下河文学现象”。
毫无疑问,“里下河文学现象”的支撑点是兴化作家群。在这个群体里,除了上述六名作家外,还有一批名噪文坛的兴化籍作家,如著名青年文学评论家王干、费振钟,作家、评论家姜广平,军旅女作家顾葆之等等,可谓灿若群星。
此外,兴化作家群还包括一批仍然生活在兴化本土上的作家,如王浩、沈光宇、谷怀、朱道平、张学诗、陈钟石、葛玉莹、王锐、顾维萍、王桦苍、薛宏金、王兰等等。这批人甘于寂寞,坚守故土,笔耕不辍,以不菲的创作成果显示了这个群体存在的价值。近年来,有10多人出版了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有40多人在省级以上的报刊发表作品。据初步统计,目前7人手上有长篇小说待出版。7人中,有宿将,有新锐,也有刚刚破土的新秀。这样一个文学创作阵势,在全国县级市中为少见的。
兴化作家群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以来,兴化就是个出作家的地方。四大古典名著,除了《红楼梦》外,其它三部都与兴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众所周知,《水浒》的作者施耐庵是兴化人,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则是施耐庵的学生,《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曾得到兴化人宰相状元李春芳的指点和资助。此外,著名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也是出于兴化人陆西星的笔下。这么深厚的文学积淀,这么肥沃的文学土壤,对每一粒文学种子来说,不啻于萌动生命的福祗。由此可见,兴化过去出作家,现在出作家,未来还会出作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