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上还是不上?
标签:
感悟随笔早期教育幼儿园育儿 |
幼儿园第一天就交上好朋友!
认真研讨。。。
昨天开始,狗狗开始试上幼儿园。小人儿自己感觉良好,从头到尾兴高采烈,还在电话中对姥姥阿爷大声宣告:I went school today! I am a student now!(我今天上学了!我现在是个学生了!)
两个半日下来,中美双方老师异口同声:这孩子很老练。语言表达能力超强,太不象这个年龄的孩子;动手能力出色,装拆玩具自如;很大方,和谁都能交朋友,但尤其喜欢和大孩子玩;很快乐,常常领着小朋友们一起欢呼(准确地说,是scream — 呕哑嘲哳难为听的那种)。总之,大家都不相信狗狗是个一直跟着妈妈散养的孩子。
经验丰富\观察细致的中方老师另行强调: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较差。大家都去尿尿的时间,狗狗就是不愿意去;专注起来,不理睬别的小朋友的玩耍建议,固执己见地沉溺在自己的玩耍中。
中方老师描述的,不就是活脱脱一狗狗她妈嘛。当时我就特想乐。不过仍然认真地聆听完毕,只是回家的路上才笑出声来。 “老练”这个词居然用在狗狗身上,也牵着我的笑神经颤动数次。
带头胡来。。。

有点馋。。。
其实,到底要不要送狗狗去幼儿园,我还没真正想好。
不送幼儿园,是不想让孩子过早被制度化(institutionalized. 虽然迟早会踏入制度)。幼儿的一举一动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制度化的坚硬线条精确勾勒出无奈人生最初的规规矩矩。
再者,毕竟狗狗现在的年龄段,是感情发展的关键期。家人的关爱,比任何其他体验都重要。这是人生一个唯一能够为个人的安全感、信任感打下牢固基础的阶段。换言之,妈妈爸爸的呵护和引导最重要。如果没有父母工作的牵连,送不送孩子去幼儿园,实在是次要。
想让女儿上幼儿园的最大理由是,无论什么环境(极端的除外),孩子都该经历经历并学会应对吧。我一向的理念是,让女儿尽量广泛地接触周围的环境,让她自身与生俱来的特色,与不同的外界碰撞,迸发缤纷火花,点燃智慧(绝非知识),照亮自在发展的路径。如果小人儿自己准备好了,便应该能够在保持自己的个性的同时,迈出认识制度化世界的第一步,而不会被制度消磨。但那种,规矩多得连小朋友的手摆在哪里都要被干涉,或是鼓励小人儿钻入狭隘的价值观中,争取“小红旗”争当所谓“最好”,抹杀了“多样化是美好”这种简单真理的幼儿园,坚决不送。
狗狗一直很粘妈妈。但最近,尽管还是念叨妈妈,妈妈不在身边,也可以和姥姥阿爷肖艺们玩上半天。小人儿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初露头角。这无疑给“上”的一侧天平加码。
至于说加强小人儿的文化学习,全然不是上幼儿园的理由。我自己从来不张罗狗狗学这学那 — 每天的玩乐和体验,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我更不会将她送进一个有所谓学习压力的环境。我只要求这个年龄段的女儿,健康快乐,无论在常见或偶遇的各色环境中,举手投足间都流转出浓厚兴致。
反正基本原则是:我不会让女儿去适应某个/某类幼儿园;只是如果好运,也许会遇到一个合适她的幼儿园。实在不行,我自己开一幼儿园,不就结了。
认真的小student
小姨送给小student的雨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