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丁堡艺术节游记]有种为生计奔波,称之富足

(2017-02-09 14:17:11)
标签:

旅游

戏剧节

艺术

爱丁堡

分类: 欧洲生活

他们仍然在为生计奔波,但是他们自豪、骄傲且真诚。自身的努力和观众的赞许是他们最好的滋养,他们将在这样的滋养中,成为明亮的太阳。


[爱丁堡艺术节游记]有种为生计奔波,称之富足
2016爱丁堡艺术节

遇见杨元庆和林士淳时,他们俩是唯一黑头发黄皮肤说国语的人,站在一群外国人中间。奇装异服的,在听穿爱丁堡艺术节工作服的黄卷发女人说话。


我凑上去,想一探究竟。


黄卷发女人指着墙上一张纸,开始念手中的名单,点到的人在纸上写下名字,名字旁标记一个时间段。


每个人穿的都不太正常。


“Hey,你们在做什么?”我凑到那两个说国语的男生身边。一个男生有180吧,眼睛炯炯有神,比较白,笑起来像偶像剧男主;另一个男生相对黑一些,瘦瘦小小,肢体动作很丰富,浑身有很多能量的样子。


“我们在等排时间。”他们很友好,也很礼貌。


“排什么时间呢?”


“街头表演。我们是街头艺人。我表演溜溜球,他表演魔术。”180偶像剧男主告诉我。


“我们是唯一说国语的街头艺人哦。”魔术师接过话说,挺自豪的。


后来我知道,180偶像剧男主叫杨元庆,溜溜球达人,他的理想是“不要做最厉害的,而是做无可取代的。”魔术师叫林士淳,退伍后开始练魔术,他说人需要一些野心,才能不断的进步。他们喜欢打赏文化,打赏是表演结束后,观众们留下的赏金。打赏成果是他们价值的展现。

[爱丁堡艺术节游记]有种为生计奔波,称之富足
在等待排时间的街头艺人们


爱丁堡不大,人们每天做相似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在街上遇到。


有一天我们在爱丁堡遇见了3、4次。早上去票务坊买戏票的路上会遇见排号的他们,与他们说早安就成了打开愉快一天的内容。他们总是精神抖擞,时刻做好在街头聚集人气,展现魅力的状态。白天在街头遇到他们演出时,我会帮他们照一些照片,做为艺人公关照送给他们。那天晚上吃夜宵时,已经11点左右,我再次看到他俩,林士淳拉着他装有魔术道具的工作箱,和杨元庆在夜色中向旅舍走去。他们住在大学城附近,那边房价便宜一些,还带厨房,可以自己做饭。


街头艺人是独立奋战的斗士,他们自带道具、自行报幕、自放音乐、在空地上用一根绳子圈出一个空间,那个空间是他们的所有,仅在演出时出现。演出时他们是所有目光的焦点,成败都在自己的能力上;演出后他们是滑进世间的尘埃,不属于任何机构,任何人,任何艺术节。他们只属于自己。


行走的荷尔蒙更适合用在他们身上。他们是自由的灵魂,勇气的使者,是随时有能力绽放的花。


是艺术和哲学的集合体。


他们必须如是,只有如是,街头艺术家才有能力在陌生的空间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迅速聚集陌生的观众。


我总希望有机会和他们多说些话,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但他们的生活极其辛苦,没有时间享受爱丁堡的风景或喝茶谈心,剧组演员要上街做宣传,街头演员要抓签求好时段、祈祷好天气。在不用工作的时间,林士淳寻找着好吃不贵的fish&chip。杨元庆会选择看一些戏剧,吸收新的东西。


我们在街上见面时,总会聊几句,然后大家各自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爱丁堡艺术节游记]有种为生计奔波,称之富足

[爱丁堡艺术节游记]有种为生计奔波,称之富足
来自台湾的街头艺术家杨元庆、林士淳


和Peter在爱丁堡相见倒是蛮惊喜的。13年我在北京热猫聚乐部第一次参加即兴话剧的工作坊,当时就有peter,他在即兴话剧的圈子里已经是老手了。不仅是老手,现在还成为了老师。


Peter不说话时,人们很难感觉到他的存在感。他太谦卑、太恭敬、太礼貌,在一个彰显自己的时代和随性自由的即兴表演圈,他略显传统的站在这个圈子里。但他持久努力,像一个坚韧又平静的梦想人。他的光亮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渐耀眼的。


Peter说没有表演经验的他进入即兴话剧圈也很偶然。


因为开始的早,积累到现在他已经颇有沉淀。我一直很佩服他的勇气和前进的韧性。他在双语话剧社,英语不算流利的他靠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敢于发声的勇气,在英语表演的剧目中,发展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存在感。


他分享在陌生语言环境中,最开始他也害怕。但他逼自己说英语,逼自己用英文演出。现在自己的语言能力已经提升很多了。


我和Peter的共同朋友Jay形容Peter是一艘可以顺风前行的船,他可以在风浪中安心的与海浪共起伏,海浪吹哪里,他就去到哪里。


放手不控制,这也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呀。


[爱丁堡艺术节游记]有种为生计奔波,称之富足

[爱丁堡艺术节游记]有种为生计奔波,称之富足
Peter彭出演爱丁堡艺术节邀请剧目《女书》


我像爱丁堡艺术节里一枚孤魂,四处游荡不知自己在寻找什么。杨元庆、林士淳、Peter,他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做着一件平凡却可以让自己发光的事情。这些光亮吸引了我的注意,使我不自觉走近多看了几眼。我看到他们的生命宝盒里放置着满足、自在和享受。他们享受手上所拥有的一切,那是他们靠时间、实力、他人的欣赏与感激,为自己拼来的。


[爱丁堡艺术节游记]有种为生计奔波,称之富足
作者与友人Jay Wang在爱丁堡艺术节


离开爱丁堡后,我在台湾又见到过杨元庆和林士淳。那是一个周末,我们相约去吃台北美味的brunch。再次相见他们没有太大变化,街头艺人的表演感和魅力依然吸引力十足。他们的腰上挂着安家立命的工具。杨元庆腰上别着溜溜球,林士淳挂着魔术师的工具包,吃饭时还给服务生表演了魔术。他们给我讲在台北那个区域表演,打赏金会多一些,观众互动会好一些。


在北京即兴工作坊又见到了Peter,他已经成为了几个工作坊的主讲老师。他仍然谦卑,讲着工作坊到现在还没有人报名。


他们仍然是需要为生计四处奔波的艺术工作者。


可我,真心羡慕,他们生命宝盒里,放置的满足、自在与享受。


他们极为富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