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是哪天闯进吴家峪,我以为误入桃源。土砌瓦盖的房子,淙淙的溪流,山高水远,鸡鸣犬吠……在太浮山谷的一隅,我以为这个样的场景只存在文学作品或想像之中,万万没有想到,现实之中还有如此的理想去处。
差一点,就以为穿越时光,进入晋朝,以为自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为自己成为世外之人。我冷不丁就成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人。
八十多岁的汤婆婆一直都在,只要我来,她必定在西山脚下,端坐在晒场之上,看到我来,笑嘻嘻地捧出柑橘,要我品尝。我不止一次地宣布,她是吴家峪的寨主。我的任命纯带调侃,她从不分辩,在吴家峪,这个纯自然的村落,仿佛超凡脱俗,一切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多半时,我只寻找流水的去处,阳光的来处,亦或,一只黄蜂、一头山羊的宿命。
对于漫山遍野的梨花,我没有足够的心情品尝,我留恋于一根小草的日程,一只小兔的食欲,甚至一棵黄菊的理想……而对于那些开得正欢,白得惊悚的梨花,我除了漠视还是漠视。
想像不出吴家峪的未来,也许湮没于风尘,也许闪光于高丘,也许如时光沙漏,只是一个存在的过程……
不管她的过去和未来与我有无关系,我都希望有一天,我或许能成为她的主人。


注:胡伟先生微信点评:
今天休息。8点20醒来,就点开朋友圈,就看你的"作业"。你不是陶渊明,却误入了桃花源,不,应该是吴家峪。我是太浮镇兴隆村人,和李立的外婆同村,离王化村也近,可年少时我多次去王化村,去太浮山旅游,怎么就没有你现在这种心境呢?哦,我明白了,当年我去只是走马观花式地看风景,而你却是用心窥百态:人与自然。你的文字之所以美,之所以耐读,是因为你是用心写作,也用心作人。你的诗文与众不同,是因为贴了刘氏标签。其实吴家峪真的美,它的春天美过秋天。太浮山脚下的风景,比峰顶上的风景更耐看。你拍的梨花开的图片,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回到父母身边。某天不在外边漂泊了,期待与你同游,同饮。保重身体!握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