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德名人》:以文字为生的覃柏林

(2018-09-18 20:53:16)
标签:

365

覃柏林

说话的云

文化

分类: 主人寄语
《常德名人》:以文字为生的覃柏林

              以文字为生的覃柏林
                         作者/说话的云


    “人生没有绝望季节”。这是覃柏林的一本诗集名,也是覃柏林对待人生的态度,体现了覃柏林对生活的乐观、豁达和自信。以文字为生有两种理解,一种把文字当作谋生手段,一种把文字视为精神寄托。我以为,这两种覃柏林都兼而有之。

    覃柏林,1941年4月出生,土家族,湖南省临澧县人,是省作协、音协、曲协、诗协会员,当过县作协主席。他行走在文字的江湖之中,一辈子以文字谋生,靠作品说话,对文字满含敬畏,却又著作等身。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若在临澧县要再找出比他还痴迷于文学的人,怕是相当难,但你若简单认为覃柏林的痴迷是一种不顾“三观”或节操的“痴狂”,那就大错特错了。

    通过最近几年对年近八旬的覃柏林的了解,我以为,覃柏林痴在三个方面:文艺追求的执着、责任道义的较真、镜像生活的求实。

                           痴在文艺追求的执着。 

     我和覃柏林多次交流过,引导他步上文学道路的机缘有三条:一是少年时代的茶馆文化。临澧县合口镇处于澧水流域,合口大码头是湘西北较大的水运码头,繁华了上千年。而在覃柏林少年时代,经常参与的文艺项目就是泡茶馆。合口本身就是湘北大鼓传承基地,茶楼的说唱艺术在覃柏林的少年时代可以说到登峰造成极的程度,说书的、唱曲的、玩皮影戏的、打三盘鼓、打渔鼓筒的等等,给少年覃柏林种下了文学艺术梦想,开启了寻梦之旅。二是青年时代的军旅生活。覃柏林20岁当上一名边防守岛特种兵海军陆战队战士,4年的军旅生活让他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催开了文艺花朵。这期间,他结识了柯原、叶知秋、韩笑、李瑛等,以及岭南诸多名家,对他的帮助较大。最突出的成绩是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一百多件文艺作品,其中《诗刊》登载了他的诗歌《这里也是家乡》。三是中年时代的文艺交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覃柏林参加了30多次湖南省文联、省作协组织的研讨班、培训班或者文艺采风活动,向书本、行家学习,恶补知识的不足,这对覃柏林的创作水平提高起了重要作用,这期间,与魏巍、贺敬之、未央、于沙、刘鸿伏等省内外名家切磋交流,受益匪浅。

    成功属于坚持者。每个人都有文学梦,坚守者走得坚定就成为了作家,懈怠者半途而废只能空留遗憾。覃柏林属于前者,从少年时代开始筑梦,一步步走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诠释了“苦难出作家”真谛。1964年,他在一次执勤中遭遇台风,摔断了臂膀,脊椎受损,被伤痛困扰了近一年。复员回到合口后结婚生子,靠打短工和捕鱼摸虾哺育三个小孩,赡养三位老人。生活十分拮据和辛苦,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覃柏林被特招到县文化馆工作,一样未能改变贫困潦倒的生活状况。1985年,妻子在17年病痛折磨后,扔下3个未成年的孩子撒手人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期间,覃柏林没有放弃自己的心目中的图腾,理想的月光,一直把创作当做精神动力和目标追求。同时,随着创作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稿酬逐渐成了覃柏林主要经济来源。此刻,在追逐理想的同时,他实实在在用自己的笔当做铲锄,耕耘一家人的生计。覃柏林说过,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有一种无穷的力量敦促他,不能停下来,决不能停下来。梦永远在前方,在逐梦的过程中,覃柏林积累了七八百万字的文艺作品,其中发表过的有五六百万字。在外人看来,他已经用足够的实力证明他的文学梦想已经实现;而在他看来,梦还在前方,追梦不会停止。

                       痴在责任道义的较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要是覃柏林冠名的作品,一定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覃柏林经常这样说。文品如人品,这不是自信,是责任,更是一个写作者的良心和操守。

    文章合为时而著。覃柏林尽管生活窘迫,但从来不以怨报德或者仇视社会,相反,一直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馈社会。一是对祖国的热爱。覃柏林是建国后部队培养的文艺学徒,经过部队熔炉考验后,铸造一身铮铮铁骨,从此立志终生坚持正能量。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折射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可以窥见他蕴涵其中的爱国情节。二是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宋玉在临澧生活了四十多年,对宋玉文化的研究从来就没有终止。楚国的郢都一度流亡迁徙到澧北平原,覃柏林为此专门写了长篇小说《楚宫喋血》。覃柏林对屈原、杜甫、李自成等历史文化名人研究都有其独到见解,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前列。鉴于覃柏林对地方文史研究的贡献,2011年,覃柏林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宋玉传说的传承人。三是对地方形象的维护。覃柏林曾当过政协委员,一直致力临澧文化旅游方面的宣传,特别是对太浮山、刻木山、宋玉城、新安古城,以及林伯渠故居、丁玲故居建设积极献计献策,为县委、县政府当参谋,写过大量的提案和建议,为宣传临澧,擦亮临澧名片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痴在镜像生活的求实。

    写作者首先要解决为谁写作的问题。“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这是现实需要,否则,任何人的创作都会走进死胡同。覃柏林深知这一点,脱离人民群众的创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无病呻吟。从年轻时候开始,他就背着女儿,骑着单车,踏遍了常德的山山水水。另外,克服困难筹措经费,上井冈、下安源,赴昭君故里、登白帝城,探寻屈子的五月舟、造访鲁迅的百草园……

    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才能让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覃柏林的作品除了受当地老百姓喜爱,反而在外地特别是江浙沿海地区的影响要比本地更大,“墙内开花墙外香”,“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接地气,特别是地方民俗、曲艺、文史研究方面的作品能触动人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已经跨越了地域的界限。

    不久前,覃柏林的8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凡人歌》已杀青,这部作品是对他一生的回顾,通读这部小说之后,你就会更加明白,写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覃柏林这位把一辈子精力浸淫于创作之中的睿智老人,正是一位生活的白描者,他把朴实的生活艺术性拔高。

    岁月可以老去,覃柏林和覃柏林作品长青。

                                          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瘦云斋
《常德名人》:以文字为生的覃柏林

《常德名人》:以文字为生的覃柏林

《常德名人》:以文字为生的覃柏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