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去草原之十一草原返程,余味(附摄影作品选)

标签:
365开车去草原说话的云旅游 |
分类: 今日故事 |
清晨,正定县的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正而不腻。起床,探头出窗外,草原已不见。以为草原没有离开,恍若草原还在身旁。
昨天下午,在陪你一起看草原群里发出倡议,要团员每天给我交五幅作品,直到此次旅程结束。晚上在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吃宵夜时,又重新通知了一遍,除逍遥外,全部都传送了5张以上图片。摄影家们不顾旅途疲劳,连夜从相机导出图片,压缩、修饰、编辑,传送给我。吴波最先上传;二哥虽然很累,但二话没说,还导出了航拍的图片;蒋锋最认真,整理到凌晨2:00才传给我,作品质量也较高。
作品通过我的博客传播出去后,收到网友广泛好评。寒江雪说:“风景真的很美!文笔真的流畅!”雨过心晴留评:“正好收图做屏保。”余仁辉最先坐沙发,简练三个字:“太好了!”
今天行程目标两个地方,中午红旗渠,晚上郭亮村。是返程中最后两个景点。早晨7:20从正定县驿家365连锁酒店出来,便直赴河南林州市红旗渠。昨夜睡眠太少,三个多小时。尽管如此,但还是没有睡意,可能是草原带给的兴奋还未退却吧。
车行京港澳高速公路上,我对此次草原行做了一下简单回顾,觉得有“三个加深”、“三个遗憾”。
三个加深。一是加深了对梦想的理解。以前认为梦想一般都遥不可及,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弄明白,只要敢迈步走,就一定能圆梦。此次旅游日记开篇我就说过,平生想做的四件事,大海游泳、草原散步、沙漠观日、高原追风,日前只实现一件:大海游泳,至于后面的三件事,人生去了多半竟然还在梦中,不能不遗憾。这次草原行把后面三件遗憾事得以弥补:草原散步就别说了,连续三天都和草原耳鬓厮磨;沙漠观日也观到了,虽然后来躲进云层,我们在被过滤的阳光里进行沙漠滑沙;高原追风一直追着,黄土高原追到蒙古高原,我们把黄风追成轻风。二是加深了对户外的理解。以前对户外活动感觉挺神秘,以为只有浪漫、刺激和享受,没想到还有求生、吃苦、耐劳的考验,在黄河岸边、李家山上露营;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窑洞外、草原中埋锅做饭;骑马奔驰、沙漠滑沙的运动体验,等等,需要每个户外人有足够求生技能和体魄。这里特别表扬一下车王,非常主动,承担所有户外餐的主厨职责。三是加深了对自驾的理解。自驾车与行船跑马同样“三分忧”,安全排在第一,团队精神第二。这次行程经历了山地、草原、沙漠的越野尝试,虽只是浅尝辄止,但记忆犹新,安全问题是团队首要问题。两辆车协调,八个人的步调一致同样重要。好在首先会议建立了总调度二哥,领队阿布,后勤保障亦工、吴波、逍遥、车王的组织机构。车王还准备了对讲机,加强两车互动,虽然后半程对讲机坏了,但为我们自驾赢得了先机和主动。
“三个遗憾”。一是遗憾行程较紧。11天,行程五六千公里,太赶路,闲适度不高,且真正在草原的日子并不多,仅3天。二是遗憾没有美女相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个方面,指导洗衣做饭是一方面,重要的一方面是缺少摄影模特。三是遗憾深入不够。每个景点都来去匆匆,过多偏重自然,轻视人文,即使在草场牧场,深入牧民中间、发掘牧民的美好生活方面也有欠缺。
加深是福,遗憾是美。关键是收获多多,每位摄影方家长枪短炮或手机镜头里,留下了大量唯美的摄影作品。说话的云将通过作品展的方式一一呈现给大家,让接下来返程的两天,欣赏到更多更美的艺术照片。
11:30,车抵达红旗渠景区,这是山西、河南和河北交界的地方,林县人民通过近10年艰苦奋斗,在极其艰难条件下,从太行山腰的石头缝里,建成引漳入林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差不多花了2个小时,我们沿山腰渠道的创业洞到青年洞走了一多半。我们感受林县人民伟大智慧和力量之余,也为我们临澧人民伟大的青山工程而骄傲和可惜。骄傲的是,差不多同时代青山工程,也是举全县之力,三年不办分配,10年奋战,肩扛手提,建成亚洲最大的青山水轮泵提水灌溉工程,创造了伟大的青山精神。可惜的是,红旗渠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建成了景区,而青山景区的打造还在规划起步阶段,比红旗渠晚了近30年。
14:00,我们出红旗渠景区,就近吃过午饭,便朝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出发。18:00抵达郭亮村。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今晚和明早,郭亮村将成为我们这群临澧摄人的“模特”。
我独关心草原行的摄影作品展。于摄人们而言,要通过作品展示,检验临澧县摄影水平;而于我,要借助这些作品,平铺直叙抚慰我对草原的相思情怀。
附:临澧摄协采风团摄影作品选(2)
蒋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