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花源诗季》第19期推出每季一星——说话的云

(2015-01-09 12:32:13)
标签:

365

每季一星

说话的云

刘金国

文化

分类: 主人寄语

 《桃花源诗季》第19期推出每季一星——说话的云

                        每季之星刘金国 

 

    季星小传:刘金国,笔名说话的云。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新乡土诗歌研究会副会长,常德市诗歌协会理事。2010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白娘》(中国作家出版社),获第八届丁玲文学奖、2013年首届常德文学艺术奖;2011年出版诗集《说话的云》,获第九届丁玲文学奖;2013年出版诗集《撕夜》。有诗歌入选《2012新乡土诗短诗100家》、《纯诗九人行》等多种选本,其作品被《中国文学》、《湖南日报》等数十种报刊杂志选载,被《中国小说家大辞典》、《中国小说家代表作集》收录;主要从事网络文学创作,2006年以来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三百多万字。

 
季星作品
 
                   消逝的村庄(组诗)
 

●故乡的油菜花

 

把故乡开成一遍黄色

那么嚣张

那么大气磅礴

估计也只有油菜

不用借助高枝

也可淡定自若

 

一直以这遍黄为背景

打过水仗

唱过牧歌

甚至过家家

与邻村女孩亲嘴

逃课

 

没有比这更单纯的图腾

代替春天发言

别看花开那么多

桃太腻,梨太静,梅太含蓄

只有油菜的媚

更具深度诱惑

 

所以一直在开放

开满村庄

开满心河

离开故乡那么多年

故乡的春天始终没有变

始终是一遍油菜花色

●南岸

 

南岸有芦花、红叶、桕子

有红豆,有暖风,有柔软的阳光

走下酥软大堤

别去惹紫云英掩埋的稻桩

如果伸手抓住久违牧笛

被梦旋转无数次的小山岗

一定蛰伏于转弯处

你可以直入,那是我的牧场

 

从现实赶进梦里的并蒂莲

一直在妖娆我的荷塘

不停地取水,灌水

不停给你推送新鲜波浪

你会驾小舟从江北而来吗

来追最后一场花期

即使枯木,也要叫春

也要开放,开成你我的忘乡

 

●消逝的村庄

 

如果可以

请把我定格在十八岁

这样我的村庄

就会和我一样

不会老死

 

母亲用她硕大乳房

喂养襁褓中的弟弟

父亲劈木柴

小黄狗守护一笼鸡

大哥带着三妹赶集

 

我在村庄娶妻生子

让一群儿女上山捕鸟

下河摸鱼

二婶还纺棉线

三叔还吹横笛

 

我就不必常常尾随我娘身后

遥望故乡的云

遥望埋葬老父的山岗

遥望空锁多年的旧居

偷偷擦拭眼泪和鼻涕

 

那么,我的村庄继续

池塘洗涤忧伤和疲惫

土地长出炊烟和粮食

我每天不停地游走

看着村庄美

 

 

薰衣草

 

天蓝蓝,水蓝蓝

风吹奏流苏,雨编排视线

我滑行在草长莺飞的

这片浅湾,像一叶鼓涨的帆

 

薰衣草,你用尽缜密心思

密密铺陈,这张紫蓝色地毯

所有等待,不过表白夏天

一场纯真和浪漫

 

芬芳如你,甜蜜如你

我终逃不掉你起伏的温婉

直接天涯海角,任由这起

盛大的爱恋,泛滥

 

 

●秋天是一种情绪

 

绕着操场走了十圈

再走十圈

灯未熄,月正圆

再走十圈又怎样

你的影子看不见

 

院子里的桂花没开

隐隐传来孤雁呼喊

所有青春的记忆

渐行渐远

你的美丽与我何干

 

黄金甲,开吧

开成桃花,开成远山

所有与秋天有关的事物

滚得远远,别管在断肠处

还是杨柳岸

 

●黄果树大瀑布

 

我亦步亦趋

在贵州在安顺在镇宁

我亦步亦趋地靠近您

有一种遥远的呼唤

让我手捧一百二十分虔诚

以膜拜的方式

去听、去观、去摸

来自地心的流韵

 

我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白水河,您凭什么

把水的精、气、神分成段落

凭什么,把水的心思

荡漾成一泓秋波

凭什么,征服我

让我孩童般地展开双臂

秀出飞翔的动作

 

您一直在抒发

一亿三千万年以来的柔情

谁读得懂,那张扬的媚

谁分辨出,这内敛的真

我鹿撞般闯进您的血脉

请原谅,因为灵魂皈依

我要打探,您的前世今生

 

●栀子花

 

听到布谷鸟呼叫,看见远山你在顾盼

还用什么理由拒绝

内心那些火热的事物

停不下来的光影,草帽上的明月

还有风花,此刻都是形容词

烘托我逐渐高涨的心情

 

六月是为你而设置的

青了又青的背景

只是方便你的纯

在无限放大的眸子里

种下爱慕,让你的等待和喜悦

不再虚拟

 

栀子花,你有什么办法

止息正在发生的痉挛

这渐热的夏,把你推到我的面前

犹如一场洪峰压境而来

漫过我的城池

别漫过我的堤垸

 

●晨光

 

如果你不出现

我就一直矮下去,矮到底

不会看见,鸟飞深树鸣

不会听到,花开无声息

 

即使伸长脖颈生长

也长不出冲破樊篱的刺

皇天厚土

不过一场天地禁闭

 

如果没有你

怎么夸张你的媚

还有,如果没有你

怎么照亮我的欢喜

 

我在婺源淋了一会儿雨

 

飞鸟、朵云、群山仿佛黛绿
干净的风,吹来纯洁的雨
把我的心弄得很酥
很湿润

同伴没有下车,我有点慌神
绕江湾跑了一圈
徽式建筑在山脚
水粉山林

呆一会儿,就呆一会儿
在婺源淋雨是发湿心境
忘情的水墨
可以让我坐化、入定

 

 

季星随笔

               记录灵魂的颤抖

                                   ■ 刘金国

 

   夜深人静,你坐在电脑前,一首诗歌在你的脑海不断跳动,你的情弦不经意间被某个句子触动,仿佛被诗里的句子感染,心灵被震撼而止不住悸动或者痉挛。

 

   这种感觉我常常有,能被自己的文字感动是一种幸福。这是稍纵即逝的颤抖,稍纵即逝的幸福。

 

   五月,我去了一趟西湖。返回途中经过了婺源和庐山,都做了短暂停留。四十多年,第一次来到仰慕已久却一直无缘相会的西湖。那天心情很急迫,来到西湖边,我贪婪地呼吸清新的空气,望着遥远的断桥,开阔的湖面,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阳光很好,我登上游船,站在船头,涟漪中的波光轻轻地反射在眼睛里,很柔、很暖、很静,这一刻,我仿佛变成西子。几个句子脱口而出:

 

    我荡漾烟波深处
    俯拾夕晖
    幻想一抬眼
    你的出现
    像雨虹一样媚

 

   人常常活在憧憬中,以为在前面,在未来总有许多突然惊喜出现,这其实就是希望,就是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来来到婺源,我望着婺源的自然风光,对这里水墨画一样的山水很震撼,有些痴了:

 

    呆一会儿,就呆一会儿
    在婺源淋雨是发湿心境
    忘情的水墨
    可以让我坐化、入定

 

   在庐山也一样,在美庐参观后,脑海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

 

    或者,俺的
    拉上美庐窗帘,放下世界
    把风雨、政治、纷扰请辞
    把你我禁闭

 

   我就这样常常被某个环境、某件事物或者某个句子打动。那天突然就下起小雨,乘车的当口不能上网,我怕遗忘,便在手机备忘录里打下了这样的句子。我觉得写这样简单的诗句真好,当时的场景可以足够终生玩味。

 

   也在这个五月,从西湖归来不久,我起了一个早床,突然看见了久违的日出。这话没错,长久浸泡在网络,晚睡迟起,很少有时间看见日出的,没日出的时间应该有好多年了。那天,我看见日出前霞光,突然感觉好兴奋,觉得黎明前晨光那么美,直接撞击心扉。于是写下了《晨光》:

 

    如果你不出现

    我就一直矮下去,矮到底

    不会看见,鸟飞深树鸣

    不会听到,花开无声息

 

    即使伸长脖颈生长

    也长不出冲破樊篱的刺

    皇天厚土

    不过一场天地禁闭

 

    如果没有你

    怎么夸张你的媚

    还有,如果没有你

    怎么照亮我的欢喜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动,因为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今天,我生活在宋玉当年生活的地方,这块当年楚王册封的云梦田,可以长出文字的梦想。就象写小说,有了人物、情节和环境,就能发生、发展,出现高潮和结局。

 

    这丘田

    生长云梦,梦里登徒子

    爬上荷花的窗口

    试图点燃一场雨水的冲动

 

    五月较为适合小结

    油菜低头散籽,罂粟熟了

    看花垸里老杨树,又一次表白

 

     没有接到南岸鸬鹚信息

    燕子没占鹊巢,在泛舟湖

    一群鸭布下鸭阵,把一群黄花鱼

    粉了

 

    我伸长脖颈,望穿通村路

    村姑在另一头羞红脸,变成感叹号

    成为一首诗的结尾

 

   因为诗歌留下感动,也因为感动成就诗歌。我留下这样的感悟是想告诉自己或者大家一个理儿,生活在感动我们,我们也要感动生活。也许,把能让你我灵魂颤抖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是人生或者历史。

 

 

高士品诗

 

                 乡土中国的诗意抒写

 

                                          ■  高玲

 

    如果有人告诉你刘金国是中国某乡镇党委书记,你肯定会瞪大眼睛,放大镜一般寻找他身上中国基层干部具备的要素。失望是必然的,刘金国似乎生来就是颠覆中国乡镇干部传统形象的,或者说,他是为中国现代基层工作人员正名的。

    2010年,临澧县农民女诗人宋庆莲把金国隆重推出,我第一次见到这条一直游离于诗歌协会之外的“漏网之鱼”。金国着藏青色半长的风衣,从秋天初凉的风里走来,形象、气度和谈吐都找不出半点乡镇书记的况味。多年前我曾在一个保有乡镇构架的县旅游度假区工作,基层工作更多需要相机行事和杀伐决断,文化素养与文艺气质会让人显得格格不入,柔软的内心也轻易就能磨出老茧,主干神经会在岁月流逝中越来越粗壮,而末梢神经的敏锐与疼痛会日渐丧失,直至不见。

    但还有像刘金国这样的人情怀不老,内心深处仍是当年那个初涉文字的少年。几个月前,一首《瓜叶菊》在微信朋友圈里被争相点赞,我读过之后大笑,默然,沉思。

 

十三瓣,多像我张开的欲望

如果就着朔风和雪花

蚕食体内瓜瓤

可不可以抓住冰镇后的想像

 

站直自信,把时间的接点

粘贴得不慌不忙

就是要让萧瑟和枯萎世界

描唇、挑眉、点痣,还有余香

 

只为更提醒我,更看清你

填补时空苍茫

穿越瓜田李下,我要和你

暗渡陈仓

——百花诗之《瓜叶菊》

 

    “大笑、默然、沉思。” 这六个字是我当时看到这首诗时内心惊喜与欣喜的写照。到底要有怎样细腻美好的心思,才能写出“穿越瓜田李下,我要和你暗渡陈仓”的诗句。那些深入脑海的成语故事与历史典故,在这首小诗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功用。和我一样,很多朋友后来多次谈论起这首诗,记忆最深的仍是这两个用得惊世骇俗的成语。

    金国在乡镇工作十年之久,先后在丁玲的家乡佘市桥镇和宋玉生活多年的望城乡担任领导职务,对中国乡土面貌有着最细致的观察、最深切的体会、最本真的描摹。他的短篇小说集《白娘》就是一个个乡土人物真实的生活写照,真实的情感表达,时序推进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聚散离合。但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他的百花诗,带着泥土淡淡的腥味和草木的清香,《瓜叶菊》就是其中的第五十七首。

从今年5月29日百花诗第一首《红玫瑰》在博客中悄然绽放,我看到刘金国对乡村的另一种诗意解读。他以自己工作的临澧县望城乡为基调,虚拟了一个名为望村的乌托邦,所有的花都盛开在望村的乡野之间。他为一直被误读的红玫瑰辩解:

    “一直被误会传播,以为那些红是粉饰/是矫情,是最具煽动的媚惑/其实错,隐忍一个冬天的爱/刚刚突破绿的包裹。”

    这只是一个开始,从这里出发,盛开在田埂上、禾场边、菜地里、庭院中的各色花朵,都被金国注入了爱的温度,让它们拥有人类复杂与独特的情感。比如对我们来说知之甚少的野刺梅,金国把它幻化成隐忍坚强的小妇人:

 

在望村,我不适应庭院

选择旷野,洋洋洒洒放纵我的任性

我要晒胴体,晒思想,晒秘密

晒发酵已久的恋情

 

请原谅我的玩劣

没有矫揉,没有造作,没有得意忘形

不过用一张墨绿色模板

镂刻经天行地的爱恨

 

就做你的小妇人

不会在意名份

让张扬的刺芒对准天空

掩护我日渐崩溃的自尊 

——百花诗之《野刺梅》

 

    是写爱吗?理所当然,字里行间都是喷涌而出的深情,无怨无尤,心甘情愿。但仅仅是写爱吗?自然不是。金国着笔的是一个被大众写作遗忘的群体,那就是像男人一般在乡间劳作的女人,她们“选择旷野”,分担着与男人一样的体力活,却依然活得乐观,通达,无所畏惧。她们在大地上“镂刻经天行地的爱恨”,甚至宽容到不在意名份,保护好有可能“日渐崩溃的自尊”,却不会让“张扬的刺芒”对准自己的爱人。这就是你所不了解的乡间女人,或许以后也不会用温柔的目光打量她们,但是金国视她们如乡野间怒放的花,她们用自己的语言体系与这个世界交谈,诉说平日里只晾晒在太阳底下的思想和秘密:

    当你浓情盛开时/我可以充分享受你的媚惑/即使行将就木/亦可将你,细细碾成粉末/滋润我日渐膨胀的肝火// ……即使最后化为灰烬,也不后悔/哭过,笑过,爱过,恨过/然后略过   ——百花之《夏枯草》

    还要怎样?我内心有一大群羊/你来,或不来/都为你豢养,一只又一只的温柔/从绿篱笆里放出来/等你牵  ——百花之《蔷薇花》

    挺直身子,挺直主张/只求一种深刻眷顾/使劲爬上小轩窗/或者努力长在你经过的路旁//做一棵勇敢的米兰/挺好,用幽雅和从容调和欲望/把淡远的相思/开到荼蘼,开成远方  ―——百花之《米兰花》

    几千年的村庄和远山/都在,梨铧时代渐行渐远/草色疯长,长成望乡/使牛人再怎么牵/牵不出童年     ――百花之《风铃草》

 

    …………

 

    在金国的笔底,每一种花,都是某一类型的乡村女人,有些带着浓烈温暖的人间烟火味,有些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人生,有些安静地等待远方谋生的良人返乡,有些怀想在岁月流逝中丢失的宁静田园,但有些也会怀抱小小的任性与倔强。这是植物的生态,也是人类的生态,在文字的不断对照之中,人类与花草树木获得了灵魂上的相通。我们也从这些充满情感和灵性的文字中,通过女性的视角与情怀,看到了今天的乡土中国,乡村生态。

    中国的乡村生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变化巨大,三十年间更多呈现出物非人是,金国就是这种“变脸”戏法的全程见证者,于是他用文字为心中那个逝去的乡村家园存照。在《消逝的村庄》一诗中,金国希望自己的年龄永远停留在十八岁,那么他的故园也会永远年轻,他的亲人会一直陪伴地身边,每天黄昏都可以在炊烟与稻田中游荡。

 

母亲用她硕大乳房
喂养襁褓中的弟弟
父亲劈木柴
小黄狗守护一笼鸡
大哥带着三妹赶集

我在村庄娶妻生子
让一群儿女上山捕鸟
下河摸鱼
二婶还纺棉线
三叔还吹横笛
——《消逝的村庄》

 

    这样的村庄已经消逝,金国只有在不断的遥望之中“偷偷擦拭眼泪和鼻涕”。在金国诗集《撕夜》、《说话的云》中,这样的乡土眷恋绵延全书,像记忆中永不断绝的河流。

    作为一个与金国一样在乡村长大的孩子,我与他有着同样的怅惘,同样的困惑。然而,想到终究有人将乡土中国作为笔底下不绝的墨水,又渐渐生了欣喜,我可以不断从他的笔下,读到我们正在变迁着的大地与乡村。正在这么想时,金国又将一首新作发在了他的名为“说话的云”的新浪博客:

 

晚稻熟透了

主人也许外出

站立的稻子,显得孤独

 

大雁向南,盘旋三圈

没有光顾

黄狗来了,又走

 

阳光很沉重

一株稻子,在倒地一霎那

叫出了时间的痛

——《晚稻熟透了》

 

    在夜深人静时读完这首诗,仿佛看到孤独的稻子仍然站立在田地中央,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从田野里悄然转身,寂寞地写下这些含着轻霜的文字。

 

 

 注:以上文字载常德诗歌协会主办的《桃花源诗季》2014年冬季刊总第1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