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院日记 中国格调

(2014-10-18 14:50:21)
标签:

365

毛泽东文学院

史记

说话的云

文化

分类: 今日故事

 毛院日记 <wbr>中国格调

    早晨起床,眼睛有点生疼。昨晚酒高,迟睡,大约是眼睛疼的原因。昨天波澜不惊,听课、写诗、品茶、聊天,然后喝酒。黄昏,冯明德来看益阳学员,顺便把我和杨罗先看了,并接出去喝酒,喝得昏天暗地才散席。喝了酒回到阅江楼3021,冯明德一边与学员互动,一边等陈惠芳。十几位学员团团围住这位散文诗大家,问长问短。酒后的冯明德也很兴奋,表达流畅,口若悬河。一直等到陈惠芳到,大家都下楼迎接,并争先与其合影。两位大家离开去益阳之后,大家继续到3021聊天,包罗万象的聊,进进出出的学员不少。这期间,我把电脑搬到走廊,搜到了WIFI“客房3”的互联网,上网发了当天的博文。大约夜十点左右,陈嵘老师来了,继续聊,再次请来了杨罗先。杨罗先酒后很可爱,继续发表他的谬论:“一切都是假的,只有爱才是真的。”直至子夜的钟声敲响,3021才恢复宁静。我接着看小说《大清相国》,约四十分钟后,才熄灯睡觉。眼睛能不生疼吗?

 

    这就是我昨天的格调。

 

    是毛院的格调吗?是不是中国格调呢?看,李建军正在台上讲《〈史记〉与中国格调的叙事自觉》,听听不就了解了吗?哈哈,此格调非彼格调,风牛马不相及,还是回头听讲。

 

    李建军认为,阿来在《尘埃落定》短短一段话里用了六个“惊心动魄”,这人词汇很贫乏。“兀自”这个词,很多人未用对,包括很多大家,不知道其意思表达的是“仍然、还是”。我是在这里切入李建军的授课内容的,之前表达的是什么我没听进去。李建军表述的意思是中国作家应该学会运用汉字。貌似中国经验或者中国语言的载体常常被中国作家忽略,大量效仿西方文学,或泊来、模拟外来东西。阿来的《尘埃落定》这部书我很喜欢读,不过,我未留意是不是有李老师的所言词语匮乏。至于“兀自”这个词,用得少,但意思大约搞得清。继续听讲,继续作记录。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李建军对《史记》和《史记》作者司马迁推崇备至。在他看来《史记》是长篇小说,是中国散文,比古希腊《名人传》伟大得多的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记》散发司马迁的主体精神,坚强不屈,自强不息,超越托尔斯泰,挺拔了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司马迁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隐痛,进行自我人格的期许、想象。说真话,进直言,面临汉武帝带给他的污辱和宫刑,司马迁没有悲观厌世,选择自杀,而是用笔,精心传记历史。这大约是中国知识分子通病,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在一个方面隐忍,在另一个方面释放。通过《史记》嘻笑怒骂,将自己的无奈寄于文字之中。

 

    司马迁记叙的人物都是正面的,正直的,且用感情热爱、尊敬他们。司马迁在痛苦交集的时刻,能够做到如此公正对待历史,弘扬正能量,说明在其内心,始终有一种知识分子主流精神在支撑,这就是中国式正能量。他同时是一位具有反讽勇气的作家,每写一个人物,都会很认真,都会很智慧描述。如他写刘邦,他很会很隐喻地写出他的泼皮、无赖、流氓;写汉文帝,写他的冷酷、残忍、虚伪不是直接评论,却在字里行间体现;最厉害的是讽刺汉武帝,汉武帝本记,加上《李将军列传》等十多篇文章中,批判汉武帝的多疑、自私、凶狠、狡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等,不害怕、不避讳,不遮掩。

 

    李建军为突出司马迁,说了一句很突破的话。他说,成功的人或者说当官的,大多是无耻的,不要脸的。这有失偏颇。虽然要成就大事者,需要与常规有较大突破,需要虚伪甚至欺诈、阴谋,但成者王败者寇,无聊、无耻的东西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那都是谋略、策略,这些谋略、策略助成其英明伟大。李建军说了这句话后,还进行了引申,他对现、当代文坛相当失望,认为是一群没文化、没道德教养的人在写作。他对莫言获诺奖表示愤懑,认为莫言不过三流作家,其作品不过胡编乱造,丑化中国人形象的垃圾,为中国人所不耻。

 

    而《史记》就不同,叙言志、不虚伪、不隐讳,表现出了大气的中国格调、中国经验、中国风度、中国气质。李建军老师的讲话见仁见智,大可礼貌性或选择性听取。

 

    我是茅塞顿开。太史公的这种寓于文字之中的批判和正能量,就是中国式知识分子的智慧,就是中国格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好好读史记,好好学太史公。另外,好好做官、做文、做人,做官一阵子,做文、做人一辈子,做人、做文重于做官。我常常这样劝勉自己,这是我的格调,也是中国格调表现形式。

 

                        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 晴,阅江楼

 

毛院日记 <wbr>中国格调

毛院日记 <wbr>中国格调
与冯明德、杨罗先


毛院日记 <wbr>中国格调
张映姝与周明


毛院日记 <wbr>中国格调
冯明德、胡跃飞、蒋炎炜
毛院日记 <wbr>中国格调

与《西部》副主编张映姝

毛院日记 <wbr>中国格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