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班的课程着实轻松,今天组织了第二次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的地方是宁乡县关山古镇。我算得上重游故地,一年前,新乡土在这里开过一次理事会。有诗《关山晨曦》为证:
所有的浓雾散尽,攀攀楼聆听
春天的脚步,曙光隐匿在
一棵桂花树的衣袖,等待一场喜雨
出浴
一座楼成为一个磁场
连接宇宙,把所有林木的方言
写进记录,等待晨曦装上翅膀
走成阳光的线路
一群诗人,成为楼台背景
镁光镜拷贝雕塑
太阳让一种植物唤醒
乳名新乡土
(注:2013年2月2日至3日,湖南新乡土诗歌研究会在宁乡县关山攀攀楼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本人匆匆赶到参加会议,见证了新乡土诗歌这一历史时刻,临屏写下这些句子,做为记忆碎片。在理事会上,本人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多吸纳会员;二是多相互交流;三是多组织资金;四是多开展活动;五是多推介作品。把新乡土诗歌研究会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这是我2013年2月3日发的一篇博文。重访关山,当时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如昨。
毛院13班的53名学员兴致勃勃来到这里,一下车便被这里新景象迷住,照相成为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程序。用手机,用相机,用ipad,似乎拍照才能把活动升华,才能让历史铭记。
这里美丽乡村建设搞得好,全是仿徽式建筑风格,一条古街道,恨不得把三国整体搬迁过来,处处突出刘关张桃园情义。据说是市委书记办的点,难怪舍得花本钱。
除了拍照,还是拍照。在拍照的当口,毛院陈嵘老师把我叫出来,陪岳麓书社的李颖在古镇街道溜了两圈。我们边走边谈,把关山晨曦踩成了正午阳光。谈文化,谈文学,谈时政,谁也不会想到,说话的云会有这样一个上午如此休闲地挥霍阳光,说话的云本人也没想到。
行程安排得相对轻松,参观、看光碟、听情况。在桃源三结义草堂,杨罗先主持,东道主朱董介绍了古镇建设情况,新当选班长陈玲和班主任陈嵘讲话,完了之后就是午餐。
我们一桌一共10人,杨喜鸿、肖凯文、黄旭阳、周继松、刘青鹏、蒋炎炜、余志泉、高玲、张韵波,再加上说话的云,文人相聚,当然喝酒,每个男人都喝了。不知谁把酒兴挑起来,喝完一瓶又一瓶,喝完一瓶再一瓶,竟然追了两次酒,干掉了三瓶。始作俑者应该是那个司法警察刘青鹏,酒兴好得没完全刹住车。喝得多少不一,估计我多喝多占,至少四两,有点高,尽管过了一个下午,到现在打博文都头昏目眩。
既然喝高了,还写啥?好,打住,洗洗去睡吧。
2014年10月14日,星期二,晴,阅江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