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至13日,我在石门跑了三天两夜,带着目的看石门的乡镇特色旅游文化。因为在乡下过夜,过夜的地方选择线路就近的东山峰旅馆和罗坪土家民居,都不通电信网络,所以没有及时上网更新博文和记录见闻。原准备回来后洋洋洒洒写一游记性散文,一想到此行的目的,不是旅行,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带着强烈的工作使命,便只作罢。
如果说收获,我在微信里“石门纪行”最后一站提及过:“罗坪土家风情游,民族的,加自然的,加人文的,正是最好的旅游套餐。”罗坪乡土家风情加自然风光,民族、人文与自然的结合,的确走出一条乡镇特色旅游路子。联想到2013年,我和湖南日报等报社记者、编辑,去通道县侗乡采风时所见侗乡风俗文化,他们可谓异曲同工、一脉相承。
受县委委托,我们一共有七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参与这次石门考察,这七个人都是与旅游开发相关的乡镇。我想,作为宋玉故里的负责人,我如果能够借鉴罗坪,或通道,把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再加上创意的包装,一定可以找到打响旅游品牌的捷径。
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有好的财源路子和循序渐进的思路。一是要大胆突破政策,除了财政支持,还要整合政策资金,铺陈基础平台;二要包装引进项目,走公司化、市场化路子;三要循循善诱打造地方特色风格和特色文化。
三天两夜,跑得蜻蜓点水,跑得湖光掠影,跑得云里雾里。好在微信里有当时的照片,把一路所见所闻碎碎念附记于次,便于更好理顺思路。
第一站:秀坪园艺场,柑橘也可以舞活农村经济,也可搭建文化舞台,也可以美丽乡村视线。石门县举办的柑桔艺术节,秀坪柑橘应该是主打品牌。


第二站:夹山寺,茶禅一味的夹山旅游,宗教、历史、生态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第三站:皂市水库,一百四十一米高的水位,十二亿立方米的蓄水量,足够让一个乡镇声名鹊起。



第四站:维新镇,皂高水库之上的移民新镇,生态、美丽而纯朴,他们以特有的土家文化歌舞欢迎四方宾朋。



第五站:壶瓶山,生态旅游、激情漂流、情感体验绝佳去处。你来或不来,她都在。



第六站:东山峰,山间云雾,像雨又像茶;天竺牡丹盛开,笑迎佳节人来;滑雪场虚位以待,等冬天;鹿影寻踪,倚门槛;高山菜市、花市和闹市,组成天上的街市,无疑将成为度假盛地。



第七站:罗坪镇。最后一站,呆的时间最长,是因为最具乡镇自办旅游文化特征,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乡党委、政府的杨书记、文乡长自始至终陪同。我们品了土家菜,看了土家歌舞,走了土家行廊,踏了石林,观了云海。他们突破和探索创新的勇气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三天两夜,我对石门而言,匆匆过客,石门对我而言,醍醐灌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