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下小人物系列之十七 余姥

(2013-12-01 23:51:51)
标签:

365

余姥

说话的云

教育

分类: 短篇小说

 

                             乡下小人物系列之十七 <wbr>余姥

    现阶段,估计有八成以上的中国人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没啥好感,这家伙上台后时不时在安放侵华日军亡灵的靖国神社弄点事态不说,竟然叫嚣钓鱼岛是他家的,并以此为借口,试图复兴军国主义路线,让中国人憋屈的很。

 

    不久前,我在微信里看那些解密后日军侵华时残忍杀戮中国人的图片,心里的难过和愤懑超过万度,非常正义地留下一句评论: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决不买一分钱日货。

 

    我昔日工作过的叶镇余村的支书余皮是我微信朋友,他给我微了一句:妈那丘,小日本不识相,改天我把九泉之下的余姥请出来,去东京请愿。

 

    我大吃一惊,余姥作古了?

 

    打电话过去询问,余姥去岁驾鹤,无疾而终,享年九十四岁。证实这个消息后,心情比较沉重,这个见证日军侵华战争的世纪老人辞世,意味着在西洞庭这块土地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更直接的人对那段屈辱的历史进行有声或无声的控诉了。

 

    勿忘国耻。这话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很难。别说现在的孩子们,就是我们这代人也都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除了影视作品里的那些抗日雷剧,给人制造点视线垃圾外,哪里还能体会得到我们祖辈经历过的那些切肤之痛?

 

    十年前,我调到叶镇工作,重阳节时走访老人,来到余村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孤独坐在一个低矮的土房前晒太阳,就问随行的余皮,这位老人是谁?

 

    余皮从解放前说到解放后,从旧世纪说到新世纪,重点是说这个老人的怪癖。说是跟侄儿生活,足不出户,从不与人交流,仿佛生活在真空之中,云云。

 

    “象这样高龄的老人不走访,不关心,你这支书怎么当的?”我微愠地责备。

 

    “老板,我有啊,每次慰问金都送到她侄儿手中。”

 

    余皮貌似委屈。我不满地扫了他一眼,道:“走,去她家看看。”

 

    余姥就直观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孺,穿着侧身开口的棉布掛,扣的是那种布纽扣。这种衣服我见过,小时妈妈经常穿,估计是几千年来的中国妇女最普遍的着装。余姥目光很安祥,并没有鱼皮描述的那种陌生,看我们过来,居然微笑地起身说了句:“稀客!”

 

    我再次白了余皮一眼,这个余皮,简直鱼皮。走访不外乎问些不痛不痒的冷暖问题,一问一答,完了给点物资钱财,没有什么特别。余姥知人待客和其他老人没有什么二致,只不过,我觉得在这位老人身上,嗅到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特质,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孤傲。

 

    离开余姥家后,余皮给我的描述让我内心震撼,我才体会到,只有经历了深刻的痛,才会洞察人世的淡。

 

    1943年12月15日,这天是余姥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常德保卫战失利之后,日军开始对周边村子进行扫荡。家驻太浮山麓的余姥和丈夫马明及两岁的儿子本来跑出了村口,抱着儿子的马明突然记起牛棚的一头母牛忘记牵出,要知道,当时一头耕牛便是一个家庭最主要的财富。马明便让带着包裹的余姥先进山,自己抱着儿子又返回家中把母牛牵出来。

 

    那天也怪,母牛似乎走路慢腾腾的,马明把儿子放在牛背上,在后面用鞭子抽,也没有争取到时间,在半山腰时,被日军一个班的人发现赶上,马明和儿子及母牛被日军用枪团团围住。也许是在村里没有找到村民的原因,这群丧尽病狂的日军并没有急于屠杀父子两个,而是把马明父子的衣服剥光捆在树上。他们则把耕牛杀掉,生火烧起牛肉来吃。

 

    为了让马明把村民引出,日军边吃边一刀一刀活剥马明的皮。马明惨叫两声后,意识到了日军的阴谋,便强忍痛,不再发出声响。日军不甘心,便用鞭子抽马明的儿子,引得马明儿子啼哭。余姥其实早回转来寻马明父子,人就隐藏在附近山林中,她知道落在日军手中不会生还,可她也不想一个人苟活。日军终于没了耐性,抽出明晃晃的刀放在了马明儿子脖子上,说:“你的,女人的出来,否则死了死了的。”

 

    马明怒目而视,其中的一个举起刀向马明儿子砍去。余姥终于忍不住冲了出来:“住手!”

 

    接下来,情节可以想象,日军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们把余姥团团围在中间,说只要让皇军舒服,保证让他们父子平安,否则,统统死拉死拉。他们让余姥自己脱衣服,然后让一个班的日军轮流奸污她。这种情况下,余姥看着寒风中的儿子,别无选择脱光衣服,躺在了草地上。史上最惨烈的一幕发生了,父子俩个眼睁睁地看着妻子母亲被禽兽蹂躏,任凭马明杀猪般的嚎叫也无力回天。

 

    发泄完兽欲的鬼子,把不停嚎叫的马明割掉舌头,又将痛晕过去的马明放在燃烧木柴上活烧。接着又把马明儿子解下来,其中一个鬼子用刺刀挑举着让余姥来抱,余姥强忍疼痛,喊着儿子拼命去抢不断淌血的儿子,那个鬼子双手一挥,把她儿子抛向了山涯下的森林里,余姥想也没想地跟着跳了下去……

 

    余姥醒来已是五天后,她落下悬崖时,一棵大树救了她,后被村民找到,送到了叶镇娘家。余姥第一件事就是要跑向太浮山寻找自己的儿子。其实父子俩个早被好心村民掩埋,母亲为了让她有活下去的勇气,骗她说儿子被国民党官兵所救,送到大城市治疗。余姥从此跟着家人生活,儿子尚在人世,成了她活下来的唯一精神支柱……

 

  我问余皮,余姥后来知道儿子的死讯吗?

 

  不知道,在她的内心里,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尚在人世,说不准哪天就会回来找她。她也一直活在希望里,从未想过改嫁,专门等她的儿子。

 

  余皮这样回答。我反问,你怎么知道的?

 

  村子里除了余姥不知道,几乎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因为父辈们告诫子女,绝不可说出这个秘密。好心的村民都希望余姥能健康地活下来,谁也不会忍心告诉她真相。

 

  为什么不送她进敬老院?我问。

 

  余皮告诉我,村里也做过她的工作,但她把侄儿视为已出,侄儿也很孝顺,愿意赡养和照顾她。

 

  我听到后很欣慰,心里默默祝愿意她能健康长寿。

 

  后来我也去她家看过她几次,逢年过节,也送去一些物资补贴,并给她办了“五保”。我知道,几十年来,她一直活在希望的梦里,不论我怎么做,也无法抚慰她内心伤痛和无奈。 

 

  调出叶镇有了一年多的时间,竟然没有想到再去看她一次。听到她离世的消息,我的内心涌起一股无边的怅惘。

 

  放下打给余皮的电话之前,我约余皮带我去拜祭她。余皮很听话,立马从叶镇赶过来,陪我来到了太浮山麓余姥的坟前。余姥的亲属把余姥与她的丈夫和孩子合葬在了一起。

 

  我立定在余姥的坟前,心情一下子澄明,余姥全家人终于在天国得到了团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