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刚好一整年,我调来望城乡工作一年,在宋玉村驻村一年。陆续地写了十九篇下村札记,记录了驻村的某些片断。这些工作或者生活截面微不足道,却是组成生命的接点,成为生命过程弥足珍贵的史料。
宋玉村一年的变化虽然不是翻天覆地,却也给人耳目一新。最明显的变化是路和渠,村主干公路拓宽了五米,有几公里水渠得以硬化。从陈家桥进去,开阔的马路,整洁的村部,漂亮的省级农作物病虫监测点,在绿意纷飞的稻田衬托下,显得耀眼而神奇。一年来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卫生习惯已经悄然在百姓心目中养成;一年来进村入户,干群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已基本消弥,百姓安宁,生活和谐;朴实的民风,悠久的文化品牌,自然的风情风貌,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正在声名远播……
对于县乡重点扶持的工作点村,我有一个观点,尽量加快更换,这样就可以让尽可能多的村得到外力的支持。我记得在佘市桥镇任党委书记时,就把全镇最小、最穷、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村团岗村推荐给当时的县长王学武作为驻点村,当时王县长居然采纳了。他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办点主是要选择差村帮助解难脱困,不是作表面文章,摆花架子。今年的点村我的想法予以更换,通过县乡工作共同努力,宋玉已经铺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应该把帮扶的目光转移到其他更需要支持和帮助的后进村。所以,在宋玉驻村的日子这个系列札记行将封笔。
上午,我和分管农业生产的副乡长黄,农业站长李,来到临安村省级粮食生产监测点,召开了一个支村委会议,重点讨论落实早稻生产面积的事。议定了监测点粮食生产的问题之后,我心里挂记宋玉村,便不假思索示意司机驱车前往。我对宋玉村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不是因为这个村出过文化名人宋玉,而是日久生情,一年的驻村体验和交融,我已经变成这个村的亲人,或者说,我已经是这个村的村民,到宋玉村,就是回家。
车停宋玉村,工作队周和支村委的胡正在村部等候,支书马还在组里协调矛盾。我和黄副乡长一下车,便直朝新落成的病虫监测站奔去。监测站的主要作用是预报病虫灾害,提供的资料可以直接参考指导全县农作物的病虫防治。监测站硬件建设已经完成,今年可以发挥监测效能。从监测站出来,支书马赶过来,我们在村部座谈,了解了村里的发展规划和粮食生产的相关事宜后,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便匆匆赶到妇女主任徐家吃了一餐迟午饭。徐家在陈家桥位置,这是一个集市,人口相对集中,也是目前望城乡的中心位置。其建设、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一直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调来望城乡后,我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打响宋玉品牌,围绕陈家桥建设宋玉经济圈,把乡政府及各站办所牵移到此,逐步建成望城乡经济文化中心。这个想法一直在心里萦绕,估计需要几届政府努力才能达以实现。
简单地吃过午饭后,我们一行考察陈家桥的卫生状况后,便径直前往谨宏电子厂。该厂是宋玉村引进的产业转移项目,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拟新上一条自动生产线。见到厂里负责人董后,了解了他们对土地和环境一些顾虑后,便打电话给国土所长,约定时间现场办公。同时对董承诺,属于招商引资项目,在土地和环境的问题上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和服务。随后,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工艺流程简单,只是电子元件的初级组装。有一百多名工人,全是周边村民,女工居多。她们朝八晚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耕作的不是农田,而是电子产品。她们是新型的农民工人。
从宋玉村出来,沿途乡道上,是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远处田野,可以看见村民在田园耕整秧田。我有理由相信,宋玉村村民未来的生活会节节攀升,如夏花般灿烂,建成小康社会的日子指日可待。
2013年3月15日午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