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栓马岗(2013  2  总148《桃花源》刊载)

(2012-08-25 23:58:58)
标签:

栓马岗

说话的云

文化

分类: 矜漍散文

          栓马岗(2013 <wbr> <wbr>2 <wbr> <wbr>总148《桃花源》刊载)
 

    栓马岗自然是一个地名。出城三里半,有一柳林,穿过柳林后,就可以见到二三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坡之下。这一带的人都管这个旮旯叫栓马岗。

 

    有多少马在此停留过,就有多少马车停留过。关于马车,曾经成为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主要的运输工具,现在是不多见了。为啥?现在谁还用那古老的运输工具,飞机、火车不说,普遍的农用三轮、四轮车,大货、小货车占据农村主要运输市场,最不济还有手扶拖拉机,谁还用马拉车?

 

    可是,谁能否认马车时代的辉煌,马车的运输职能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说这话也许有人认为我在夸大马车的作用和历史地位,其实压根儿没夸张。你想,在瓦特发明动力之前,马车是不是主要运输工具。科学技术发展让我们迅速进入现代文明,而有能源动力的历史不过百多年,在此之前,都是动物,包括马和人在拉车。这样解释你就明白了,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靠马拉动的。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广袤的农村尚在普遍使用马拉车。这个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的人都是见证,栓马岗更是见证。栓马岗栓马也栓人,王老吉和他的马及马车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王老吉不是饮料,那时也不生产这个品牌的饮料。那时农村最普遍的饮料是粗叶茶,大片大片茶叶,泡得既醇也酽又浓的茶水,扯起喉咙灌,相当解渴。王老吉就爱这口,他认为酒可以不喝,但无茶绝对不可。尽管七十年代末期已经在栓马岗出现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但王老吉的马车和马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还在发挥生力军作用。王老吉五十多岁,脸上的皱纹可以写中国编年史,一笑眼睛就咪成一条缝,仿佛象一个狙击手,对着目标。他手上的老茧一层又一层,能够耐极寒和耐火烧,据说,有一次,他成功地从沸腾的油锅里捞起一根油条而没有烫伤。朝王老吉这只扬鞭的手看过之后,便可想象他端坐在马车上打马奔驰的神奇。

 

    栓马岗上有一条古马车道,古道刚好从岗顶穿过,在岗顶的路边有一商店,是用木板构造的,屋顶清一色的小青瓦。商店旁边还有一偏屋,摆放有三五张桌子,供路人喝茶或打牌娱乐。商店前面是一遍松树林,有两人合围那般粗的,也有新近补植补栽的。这些松树很早就用来栓马,栓马岗的的名字也与这遍松树关联。

 

    栓马岗最大的一次马车聚集应该是在1936年11月,据说有一百五十辆。这次马车聚集把整个栓马岗的砂石路全部铺满,一溜一字排开如同长龙,说不出的威风。此次聚集是游击队组织秋粮为八路军运输冬天的后勤补给,运输队伍行进到栓马岗时,遭到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炸死了五十六匹马和四十五名马夫。这个在县志有记载,现在栓马岗都有烈士纪念碑。不过,被青草淹没了,曾经有人倡议建立马夫烈士纪念馆,也只是说说,没有付诸实施。在风雨之夜,常常可以听到马嘶长鸣,据说,那是马和马夫的魂灵不得安息。

 

    栓马岗第二次马车的聚集是在1986年,当时有三十辆马车为王老吉结婚充当婚车。那些车把式们比王老吉更兴奋,在马老吉的三间茅草闹腾到半夜。新娘子似乎有点弱智或者精神失常,看着大伙多数时候只是傻笑。几天前王老吉赶马车去县城时,在半路遇到她拦车,当时看到她脏兮兮的,又累又饿的样子,王老吉就停车捎上了她,谁知道上车后的她不再下车,赶也赶不走。一同去的马车夫逗他,让他带回家去做老婆,这个女子便拍手称好。四十岁没近过女色的王老吉看了看,这女子看起来不正常,人却年轻,模样也端正,竟然有些动心,真的就带回了家。王老吉认真地给女子梳洗,清洗过的女子看起来不过二十多岁,丰乳肥臀,风韵犹存,这让没近过女色的王老吉狂喜,立马找到村里长者请求见证结婚。对于王老吉的这场婚礼,村子里的人普遍不看好,认为这样的女子是无法做长久夫妻的。不过鉴于一生单身的王老吉的确可怜,就认可了这次荒唐的婚事。于是,就有了远方近邻车把式们的这次聚集。王老吉自然欢天喜地。他每天都要认真地清洗这位被王老吉称为马妹的女子的每一寸肌肤,然后,小心翼翼抱上床,一次又一次在她身上耕耘,终于成功地尝试、完成、享受到了男人的成人之举。唯一遗憾地是,不管王老吉怎样爱抚和投入,马妹都似乎视若不见,或者与已无关地把玩头发、蚊帐类之类的物件,好象不是在做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这多少让王老吉有点沮丧。结婚不到七天,马妹就失踪。王老吉不可能不做事,在出去跑运输一天后匆匆赶回家,就发现她不见了,找遍了周前所围十里地,只找到屋前栓马树上系着的一条红头巾,那是王老吉特意在结婚前一天给她买的。王老吉疯了似地发动车把式们寻找,三天下来,一无所获。自此,王老吉重新恢复了单身汉生活,那个神秘女子再也没出现在王老吉的生活。

 

    恢复单身生活王老吉慢慢成为栓马岗茶舍最长久客人。一天跑运输回来,必然会来到茶楼泡上一杯浓茶,慢慢品茶和打发时间。然后,在夜色渐浓之时,从栓马树上解下马绳,牵着老马一前一后回家。在每次将马系到马厩时,总会和老马说一会儿话,回味与马妹的点点滴滴,仿佛那是王老吉最辉煌的人生巅峰。这匹跟了王老吉十多年的老马似乎听得懂,听到王老吉动情之处,竟然也淌下眼泪。

 

    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九十年代初,马车的生意便越来越不好做了,机动车越来越多,动力取代畜力是发展的必然。王老吉的同行们纷纷解甲归田或者改行另就他业,只有王老吉和他的老马还在苦苦支撑。栓马树上便只剩下王老吉的这匹老马,显得形影相吊,不胜孤单。业务的清淡使王老吉颓废,茶馆里品茶之余,他爱上了麻将。有时一天下来跑来的收入便全部贡献在了麻将桌上。

 

    1995年中秋节前两天,王老吉就在栓马岗的茶馆里泡上了麻将,年近六十的王老吉现在一看到麻将眼睛就发光。他把老马系到栓马树上后,就迫不及待地上阵,根本不再管老马的死活。老马在秋天的栓马树上看远处茶馆里的灯火,听茶馆里的喧闹声,又饥又渴,没有人理它,就连旧主人王老吉出来几次小解,也没朝这方望一下。老马近来看人和物越来越模糊,每次在栓马岗上停留,都感觉身前身后尽是昔日的旧伙伴。老马的恍惚让老马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悲呛感。

 

    三天,王老吉真够厉害的,居然连续作战三天三夜。粗心的王老吉栓马绳留得短,老马只能站着,三天没有进水进食的老马终于倒下了,象一堵墙般地塌了下来。茶馆老板出来小解时刚好看到了这个情节。王老吉赶过来时,老马的头还吊着,奄奄一息的老马眼睛里淌下了泪水。

 

    王老吉搂着老马的头大声喊天,眼泪也就跟着流了下来。

 

    茶馆老板和几个牌友帮忙,把老马抬上了板车。一辈子拉板车的老马,终于被板车拉了。王老吉拉着老马,在中秋节的圆夜深一脚浅一脚朝家里走去,嘴里不停地唤着老马的名字……

 

    第二天,人们发现,王老吉和老马并排躺在马厩里,人和马都没了呼吸。好心的人们把他们合葬在了栓马岗上。

 

    随着最后一个马夫和最后一匹马的消失,栓马岗开始变得名不副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