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1日桃花源诗群丛书首发式,诗集《说话的云》为九分之一)
吉久是一位我见过三次面,很年轻、很小巧、很才华的女子。没见过面之前,经常在尚一网读她的文字,以为她是个男的。见过面之后,才知道是个女子,而居住在同一座城市。很惊讶,有时候在网络非常熟悉的名字竟然就生活在自己周围。网络就是这样,常常把你带入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吉久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惊喜的女子。我曾经在网络碰上她之后,她说要在诗集的每一首诗下写出她的评论,我不相信。我说,只要你敢写,我就敢将它拿出来再次出版,书名就叫《吉久解注〈说话的云〉》。我以为是玩笑,没想到吉久竟然真的在她的博客里发表了《浅尝〈说话的云〉》。震惊之后是感动,我仿佛听到了来自珠穆朗玛峰的流水。
一首诗,或者一篇文字,有人喜欢读是好东西的;读过一遍之后还能读二遍三遍,那就是好作品;读过之后,让人止不地住感叹,还写出评论,这个作品就有了艺术的感染效果。《说话的云》是不是好作品,我自己不知道,吉久知道,读者知道,如果能够小小地感染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就不枉费我结集出版的心血。
我在吉久的博文下面留下了这样几句评论:
吉久,你是第二个认真读我作品的人,这让我十分地感动。我始终无法承认自己是个诗人,我的作品程一身有一句很准确的表达:心灵日记,所以,很多的是说话,就像对自己或者他人,自言自语地诉说。
你的解读比原著更精彩,我一定要收藏转发到我的博客里。
再次读你的评论,我想像你在夜晚捧读的情景,立刻让我的心灵温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够对我的文字如此喜欢,简直难以置信。这就是吉久,见过三次面的吉久,让人感动的吉久!
谢谢吉久!
2012年1月13日
附吉久的评论文字:
浅尝《说话的云》
——吉久
这本诗集为《说话的云》,它的作者是说话的云,其中有诗作《说话的云》:
......
寂寞时
让心房布满温柔思绪
......
表达的是爱情故事
倾诉的却是成熟魅力
另一篇《云也会流泪》:
......
不是我想哭
只因为太累
......
疼痛打湿天空
也是一种美
我借用这几句去了解诗人笔下多篇作品。诗人习惯于夜间创作,夜色深暗,有人说黑色可以伪装自己,独自置身宁静的夜,内心深处的感知夸张的显露,飘渺的细微的难以言说的情思在这个时候可以捕捉,对着自己,对着黑夜,也许有时升起淡淡的惆怅,惆怅里带着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复杂的情绪,随着理性的思考一路狂奔,生出联想,长出句子,集成诗篇。因此,诗人写诗,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文字,是他喜欢的表达方式,记录着成长,记录着幻想,记录着身边的人事物景。因此,诗人写诗是一种静化心灵的感受与生活解压的过程。在诗篇中不难看到这种痕迹,诗人常用这样一个习惯的表述方法,比如:
《冬天的深夜有点冷》
......
有梦没梦没关系
只要你睡得安稳
捂着你的名字
就能给冬夜加温
《等候春天接听电话》
......
心儿不敢跳动
只为那刻心湖涨停
打个电话因为真想你
能否接通并不是太要紧
......
《在晋江的海边》
......
其实不是非来不可
我和大海虽然在等你
来不来也没关系
只是渴望倾听一种熟悉的呼吸
......
深夜写作的习惯,让诗人自然的描写到身处的环境,夜,午夜,这样的词出现在多篇诗作里,诗人的情感随着夜色漫向远方,时空静然,这个时候人的心是寂寞的,可诗人却总是将情绪美化,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乐观。比如:
《夜风是思念的邮票》
午夜很安静
可以偷听心跳
一种情绪悄悄滋长
正在安静发酵
......
随手摘下一缕
满手爱的味道
《寂寞守候》
......
黑夜好黑
孤云拽不住流星尾巴
......
痛悬得老高
也要慢慢地放下
放下
《从子夜出发》
那些妩媚的句子
在夜色里说着悄悄话
让一些久远的情愫拿起又放下
......
以飞行的方式挥动臂膀
从子夜出发
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写作主题,这本诗集里珍藏部分亲情诗作。我的眼睛与《爱人的眼睛》对视,一次又一次,试图在这双眼睛里寻找出几个亮点,却觉得每一句每一处都散发着光彩。诗人用很简洁轻松的诗句,以一双眼睛逐渐描写爱情,亲情,子女,母性。虽然我不是诗中的爱人,是一位女子,一位普通的母亲,诗句里有我的心声,看着孩子,她就是我的生命。我想到自己也是孩子,也是父母的眼睛,很多关于亲情的画面,在眼前回放,包括父母和我,包括我和我的孩子,那些酸甜感受,在亲情的河流里清洗,留下一抹回味的温馨。
《流给父亲一个人的眼泪》,眼泪被真情凝固,一粒一粒的,形成文字,排成诗行。男人不是没有眼泪,不流,只因未伤到深处。我习惯在夜晚阅读和写作,多愁善感的我在夜色里本是一种感伤,读着这篇诗作,泪水在目光里潮起,没能忍住下落。读者的泪与诗人的泪相陪,邮送。诗人对母亲的敬重用多篇诗来表现,其中:
《妈妈 过年好》
......
满腹热望寄托老天
多多延长妈妈寿命
就在不孝儿子生辰里扣减
......
我噙着泪给妈妈喂茶
不忘送出动人笑脸
《陪妈妈坐会儿》
......
喝不完的酒
唱不完的歌
点不完的炮
甩不掉的鼠标......
......
妈妈的心里
一定充满了涩涩味道
再小的空间也足够大
可以包容儿子的不孝
......
除了多篇直接写给妈妈的诗篇,表达其深爱,我认为最感人的是将母亲这个形象化为其他让诗人崇敬的事物,比如把老师比成妈妈,把大地山河比做妈妈:
《想念我远在天国的老师》
......
我把你的名字
喊成心头的妈妈
......
《走进洞庭》
......
她的血管汩淌着生命
源源不断制造甘醇乳汁
......
那是慈母的催眠
深沉的爱唱响在梦里
佘市采风活动,诗人作为地方负责人在笔会上发言,他报告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橘子是果品的代表。橘子的光彩照耀着乡亲的笑脸,硕果累累的景像是领导的政绩,从这样的信息通道里介入,不难理解诗作《橘子红了》和《给橘树祛寒》里流露出的劳动人民的喜和忧。诗人用现实批判的写法写乡情《在城市的梦里播种梦想》、《到乡下去看绿》、《梦里小溪》等,可以读到诗人内心对乡土对自然的疼惜。诗人对乡村的生活有很深的认识,对农民百姓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乡里乡亲的朴实在他的笔下很实在的显现出来,没有追求诗意而故作飞扬,没有刻意渲染意境而肆意感叹。其中一首《农夫的梦》,一组雨:
......
其实农夫没有留意梦
梦里梦外都在忙碌收获
坚守那分永不停息的耕耘
《雨别下》
心一直很沉重
如同浸水的棉花
......
果实丰收了
却滞留在沉默的枝桠
......
俺的忧虑真的很心痛
痛得心眼儿直流泪花花
求你 雨别下
《骤雨》
......
来不及收拾慌乱
雨竟然停了
......
突然记起那丘刚刚揭膜培土的烟田
唉
这个鬼天
《旱》
......
稻田开裂
一些湿润的种子
从大水缸里探出头来
没有来得及下地
......
燕子从南方来
没有带回雨水的消息
......
《及时雨》
雨来的时候
俺正在给原野浇地
扔下水桶俺跳起了舞
......
一辈子没说出口的话禾苗替我说了
我爱你
诗人擅于观察和思考,一些生活的细节经过他的吞吐,富有理性色彩,《一粒奔跑的稻谷》描写一粒跳出预定行程的稻粒,寻找自己价值,长成了稻树,结了谷粒。这首诗被诗人唐女士解读过,常言道诗有千解,我道其中一解,不为对唐女士失敬。这首诗,我认为是一种隐喻,把这粒稻谷比成了有明确生活目标勇于进取的人,拼搏的路上也许有很多意料之外的转折,只要不放弃努力,生命的价值最终会显现。在另外一些诗篇里,也能读出作者理性的人生感悟:
《一只过街的蚂蚁》:
......
它
死了吗
生还难以置信
它
竟然没有死
奇迹般立起
抖落满身灰尘
朝着目标
继续前进
......
《想你或者忘记你》
......
想你或者忘记你
都不容易
足够花费一个人一辈子精力
《跋涉》
......
最美的风景长在没有尽头的终点
当我读到《拾稻穗的小孩》,很是震惊,精短的诗行描述动静复杂的情景,我仿佛看着一段精心制作的短片,细节原汁原味,油画般展现。诗中的情景早在我的童年,时代前进的步伐无法用尺子来衡量,如今,这首诗依然打动我,诗中的孩子,抬起头,仰望春天的希望,而我看到他本身就是希望,仍何时候,仍何环境,我们都是拾稻的小孩,满怀希望的成长。
诗人在写作中很注重语言的整体美感,像《小径》、《泊你的港湾》、《若拉的魅力》、《突然的桃花》等,朗朗上口,意境优美。得到诗集《说的的云》时,第三次见到它的作者,间断的读了一些他的文字,大多是散文。最初浏览他的新浪博客,不敢留言,怕说错话。去博友曾宪红家是第二次和他见面,那一天里相处的时间比较长,他比较随和,才敢在他的博文后留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本诗集,厚厚一本,除了《王子与青蛙公主的爱情》几乎都读过了,但因本着学习的态度去读,难以达到诗人欲表达的高度,一些浅陋的感想总结于上,失敬于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