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某年的夏天(三)

标签:
杂谈 |
分类: 今日故事 |
果然是一个艳阳天。七点就起了床,吃完早点,从企业家宾馆出来,看台中的天空和小巷,有阳光普照,心情无比舒畅。可能与昨天休息好的原因,台中的团队食宿用餐比香港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见了阳光,几天来的阴郁情绪便一扫而光了。
大门前有一安徽老兵,正被我们团员团团围着。他出生于1936年,1949年来到台湾,便一直住在台中。大陆旅客可以来台旅行后,企业家宾馆是旅行社定点宾馆,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家宾馆看大陆老乡,有时可以见到安徽的团,但大部分时候是大陆其他省份的旅行团。他二十年前去过大陆,对大陆城市的脏乱差印象深刻。二十年前的大陆和今天的大陆已经有本质的区别,如果今天他再过去,印象一定会有所改变。我们只是静静地听他的叙说,没有过多的分辩,从他的叙叨中可以感觉到他内心世界的落寞。我可以想象每天的情境,每天的造访和每天的说话其实是一种落叶对根的思念,他的神情类似鲁迅笔下祥林嫂。
今天的主要旅行目标是日月潭,上午时间会去到中台山博物馆。台湾的佛堂寺庙比较多,据说有两千多处。中台山、还有日月潭文武庙都算比较有名气的寺庙。在行进去中台山的路上,路过草屯,黄导正不厌其烦地细数台湾文化、经贸和特产,对草屯的地名由来做了说明,好象是一个过山口,生产草鞋,人们换了新草鞋扔旧草鞋,扔着扔着就堆成了小山一样,于是就得了这个地名。我留意了一下沿途的两边的稻田,有的已经收割,有的正在移栽。做草鞋的原材料倒是充足,不过这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台湾人不会再穿草鞋步行了。这里栽种着三季稻,农业生产发达,各种灌溉设施齐备,已是机械化。乡下的房子建得比城里漂亮,显然没有了城乡差别。
从中台山博物馆出来,吃过午饭,在亲手窑看了一会儿宾客自己制作陶艺品之后,驱车前行,不一会,日月潭便如同明镜般呈现在我的面前。我想起早几天就开始期待的,并且曾留在QQ上的一句个性签名:“七月流火,我们相约日月潭。”
是我约会日月潭,还是日月潭约会我,或者我和谁在日月潭相约?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就如同久违的游子扑进母亲怀抱一样,一下子进入了日月潭温柔的波涛里。
日月潭处于台湾地区的中部,面积8、4平方公里,1、4亿方蓄水,为全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水源全仰赖雨水供应。潭中有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岛东北侧形圆如日,岛西南侧狭长微弯如月,故名“日月潭”。
很早就听说日月潭,在我的心目中日月潭就是台湾的标志。虽然这样说有些牵强,但至少说明它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来过日月潭的不少大陆游客形容日月潭就象大陆内的任何一座大型水库,我则不这样认为。日月潭不仅有着美丽的传说,还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请不要把它简单视为一个天然或者人工的湖泊,某种意义上讲,它真是台湾的象征和骄傲。
坐上快艇,心情就飞起来。日月潭的讲解员是一位姓刘的男子,他指点周围的景象,如数家珍。而我则沉浸在周围神奇秀丽的山水风光之中,不停地拍照,不停地呐喊。正在从日潭驶进月潭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这里的气候属于海洋气候,天空就象娃娃脸,说变就变。雨中的日月潭别有情趣,心情和雨水一并湿润起来。在这夏天,在这雨中游览日月潭,不是更具风味?
如何才能叙说清楚游览日月潭的心情?我想起同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旅游就是到此一游,点到为止。”风景只可意会,岂可言传?美丽的风景活在感受里,语言的诉说只会逊色。
相约日月潭,约会一种心情,是对台湾夏天之旅的一种期待。我觉得日月潭之行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