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山上看太阳

标签:
登太阳山说话的云原创旅游 |
分类: 矜漍散文 |
星期六是一个难得的太阳天,几个孩子家长相约带孩子去爬山,说是给孩子们减压。想想最近几个月的晦涩心情,出去走走于本身也是一种释压,便欣然答应了。
太阳山海拔568米,是湖南省级森林公园,也是常德市城区十大休闲中心之一。车行三十分钟,汽车抵达太阳山下,从山下到山顶据说逶迤十公里,我们从山腰的樱花餐馆下车开始徒步登山,这里距离山顶有五公里。一行十人轻装上阵,沿着并不陡峭的盘山公路漫步而上,感觉有深秋的寒意。太阳出来了,有雾笼罩在脚下,那些在视线远处的山水田园便若隐若现、欲盖弥彰了。登山除了感受攀登健体的快乐之外,更多的是寻求一种视角上的冲撞,养眼才能更好的慰心、怡情。
十人中有四个学生,其中三个读高三,一个读初三。儿子煊在其中,平时看他身体不够强壮,登山倒是有力,一直走在前面。还有一男一女是两姐弟,都是高三。男孩叫郎,女孩名涵,三个同在一中,成绩数郎最棒,一直在年级前三名,大家心中认定是准北大、清华生。初三的是女孩梦一直随父母跟在人群最后,不疾不徐。同孩子们爬山,才知道山叫山,也才懂得什么是年岁,什么青春。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变老,这是自然规律。一直认为自己的体力不是问题,走过两公里山路后便发现大不如从前了,儿子没法赶上,就连跟着涵也吃紧。我曾试图紧跟涵走过几百米,这个女孩看起来柔弱,却分外精神抖擞,似乎如履平地。跟着跟着便跟不上,自觉落后了。司机俊是一名电脑维修技工,很能照顾我的情绪,亦步亦趋紧跟我,散漫而上。如此,就形成了四级梯队,儿子最前面,郎和涵第二方阵,我和司机第三梯队,老婆和郎母蒋、梦及其父母就落在了最后。风景在山顶,大家目标一致,朝向视野最开阔处进发。
沿途的风景如画,随便一个镜头都可以上名信片或者挂历。江南无处不飞花,江南处处是风情。太阳山更是如此,虽然已是深秋,近看树林郁郁葱葱,远观田园如织如画,而周围摩肩接踵的行人,更是笑逐颜开。真是太庆幸有这样一个周末,有这样一次登山的活动,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情来一次户外的洗礼。
向前,再向前,汗水便涔涔直下。越是接近顶点时,体力消耗便越大。我看到路边有不少人坐下小憩,更有极个别人中途而返的。其实越接近顶点的时候,越容易放弃。同行的俊劝我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我笑着摇了摇头。“不怕慢,只怕站。”小时候在乡下做农活时,母亲就这样教我,我深谙这个理儿,坚持,再坚持,胜利就在眼前。
终于来到山顶,凉爽的风吹得心情很舒服,太阳已经升到半空之中,熠熠生辉,照亮了眼前广阔的视野。在山顶看太阳我在山下看太阳真是不一样,感觉更直接和温暖。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后面的人陆续赶到。郎母蒋是一名中学老师,她对我说,儿子即英俊又聪明,很优秀,高三是一个特殊时期,别对他太过苛求,给太多压力。知父莫若子,我知道儿子几斤几两,自己许多未达的理想和愿景未必能在他身上得到延续。听出我对儿子的失落,蒋显然不认同。她说高三压力父母不给都存在,如此态度,只会适得其返。其实,她哪里知道,我根本不再给儿子任何压力。
郎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涵说:“极目楚天舒。”
梦说:“无限风光在险峰。”
儿子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个学生都引用了课里课外学到的名人名言,他们说得都对。我站在山顶,一面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探讨登山的心得,一面看着太阳,感觉连日来的晦涩心情一扫而空,大脑连同五脏六腑都空明起来了。
太阳一寸又一寸上升,照进我的心里,也照在孩子们清纯的脸上。一时,我有些恍惚,是在太阳山上看太阳,还是在太阳山上看孩子?
其实,孩子们何尝又不是那初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