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惠芳、周碧华加上说话的云,一看就是三个颇具母性化的名字,却是地道的大老爷们。三个大老爷们都是湖南人,本是八杆子不靠边的三个独立个体,说话的云却与他俩产生了深厚的友谊。缘于什么?琢磨了一下,是文学,准确地讲是网络文学。网络把我们连接在一起,文字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从网络走进了现实,又从现实回到网络。有时候琢磨我们三人之间的关系,就象小说,对,就象小说的故事一样充满虚实结合,外加艺术加工。
陈惠芳是《湖南日报》的名记,周碧华是《常德日报》的名记,都是文化人,靠近他们也就靠近了文化。说话的云虽然常常戏称自己是农民,却也特崇拜文化人,尤其是那些常常不自称但却有实力的文化人。走进网络,我没有理由不认识这俩个我特别佩服的网络文化奇才。陈惠芳和周碧华都在新浪开博,他们俩可以说是新浪两道风景线。陈惠芳侧重玩论坛,周碧华侧重玩博客。陈惠芳在新浪杂谈论坛自称驴棚盟主,云集了数不清的驴友;周碧华博客排名新浪前一百名,是新浪湖南第一博,拥有无数粉丝。说话的云不同,既玩博客,也玩论坛,是新浪文化漫谈论坛的版主,也是草根名博,但是没有他俩玩得出火,玩得艺术。所以说话的云要靠近他们,靠近了他们就沾了名人的光,靠近他们也就沾了文化的光。
他俩都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他俩都是诗人,是新乡土诗派的代表。周碧华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亲自朗诵自己的诗作。我也写诗、写散文、写小说。我的诗叫说话诗,写说话诗的人算不算诗人?目前尚无一个权威机构认证。反正学着他俩写呗,写着写着,就让自己的文学梦在网络里开出了小小的蓓蕾。算了算,四年时间,博客里已经堆积了八百章节、近两百万字的文学作品。真是吓一跳,我忽然发现自己很能写,居然在网络整出了一个文字仓库来。
三个人是网友、酒友、文友,当然也是朋友。网络玩了这样久,唯独走进现实的不多,周碧华和陈惠芳显然是这为数不多走进现实的朋友。我们的友谊也象仓库的文字,日日见长。不久前和陈惠芳喝酒,结果凌乱的脚步把长沙的街头差点踩成了一首散文诗;昨天和周碧华喝酒,结果迷离的驴眼几乎把酒杯当成了柳叶湖。
什么是什么?我们真是一篇好小说。陈惠芳、周碧华外加说话的云都是小说里的主人翁,他俩是主角,我是配角,我们共同演绎了一段网络与现实的传奇。这篇小说正在连载,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
附录陈慧芳和周碧华写给说话的云的文字。
2010年7月26日深夜于佘市桥镇
附录一:
说话的云更是雨
陈惠芳
说话的云是谁?望一望“文化漫谈”墙上的那头挂着的斑猪(注:论坛版主),就知道了。
斑猪肉好吃,而且减肥。这种神奇的功效,我一般不告诉别人,只告诉有文化的人。所以,文化人不仅成名成家,而且还有相当好的口福。
我认识说话的云,只比我那个四岁的小侄儿迟一点。小侄儿也会说话,但不是说话的云。小侄儿有尿不湿,但没有云,更没有雨。这就是差距。我对小侄儿说:“说话的云就是你的榜样。以后要下雨,要当湿人。”
见过说话的云一面。一面之交,却相见恨晚。这家伙优点很多,除了“云雨”,还会花言巧语,将一些没有文化的MM培养成喜欢吃斑猪肉的文化人。让我吃惊的是,说话的云居然安慰自己:“斑猪肉越吃越多,越吃越精。这叫做生生不息。”你丫滴,这样深刻而通俗的哲理,竟然不让我首先发现,很不厚道嘛。
优点让我眼红,缺点让我汗颜。说话的云也有软肋。他的软肋是酒精。半斤52度的白酒,就可以让他将长沙当成长春,而且还引经据典地说:“长春,也是一座长期叫春的城市。”我的可靠的肩头成为了这个醉鬼的第三个支柱产业。摇摇晃晃之中,说话的云也有点“叫春”的想法,但苦于叫不出来。因为他酒后既吐不出真言,连一些常见的形容词都忘了。
其后,本来还有一次让他大醉的机会。但不幸的是,我先被几个居心不良的朋友放倒了。他的亲切呼唤,我压根儿没有听见。等我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坐上了“飞鸡”。说话的云就这样与蓝天白云对话,将我压缩在地面上。
说话的云真好。云一说话,就要下雨了。云一说话,遍地都是湿人。
2010年7月18日凌晨1点于湖南日报社
附录二:
君子之交淡如水,浓于酒
陈惠芳
中午之酒,至今还在飘香。“百年长沙”,被一对从网络之中走下来的男人经历。
在新浪论坛,驴棚是一处开心园地。嬉笑怒骂,皆为文采。与这个男人的接触,早于驴棚而于驴棚深化。
这个男人就是“说话的云”。“文化漫谈”版主、“现代文艺圈”圈主、驴棚副棚主。我嘴上的“刘书记”。
今天上午10时左右,刘书记打电话给我,约见一下。我正在外面,当即打摩的赶回报社。刘书记与他的一位朋友在我的办公室门前等候。
刘书记的头像,在论坛看过1000遍。面对面,确实第一次。依然清秀着,也有一些沧桑。毕竟是乡镇一把手,操心的事很多。我曾挂职过副县长,知道乡镇书记们的权力与义务、神气与无奈。
握手。问候。开门。我们竟然没有一丝生疏感,如同老友。网上扯蛋,网下扯淡。约定中午聚餐。我毫不客气地答应。按理,刘书记一行远道而来,我应请客。我给了昨天的《湖南日报》,上面刊登着刘书记的散文《趴满焦急的河床》。此文曾在新浪杂谈推出,被我“慧眼识珠”。
我从西藏回来,副主任也刚刚到位,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就匆匆送走了刘书记。我的脑海里居然出现“置顶”一词。我暂时“下顶”刘书记,两个小时之后再“上顶”。
中午“上顶”刘书记,“上顶”云棚。最关键的是试试他的酒量。
“百年长沙”是一个餐馆,在长沙很有名气。离报社不太远。但为了节省时间,我还是打了摩的。坐在摩的上,凉爽的风吹着很舒服。
上二楼,进入“天心阁”,再次与刘书记握手。一桌子的菜,已经摆好。我扫了一眼,其中有我的强项——辣椒蒸蛇肉。我最爱吃这玩意。刘书记问我喝点啥,我说白酒。就上了一瓶“泸州老窖”。新朋老朋见面,没必要过分奢华。有酒喝就行。
几乎是将“泸州老窖”一分为二。驴棚的“高层领导”就这样干上来。刘书记的酒德很好,一口一口地往喉咙里灌,就像在杂谈灌水。我也一样。
又谈及了驴棚之事。我说,昨晚职业八婆跟我搞了“一夜情”,扯蛋到凌晨。云棚貌似吃惊。我又说,职业八婆,也就是万年小妖将我的《西藏日记》突然下顶,我有些不满。就这事,八婆约谈我,谈着谈着,就谈出了感情。我与刘书记大笑起来。这家伙也有些诡异——不怀好意的那种。
一餐饭,一瓶酒。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网友见面。“说话的云”以酒说话,以平淡说话,以诚恳说话。我的感觉很好。这样的气氛,不醉都不行。
刘书记说他醉了,是实情。因为,是我搀扶着他下楼。他的左脚与右脚有些错误,凌乱的脚步将长沙的街道踏成了一首散文诗。
君子之交淡如水,浓于酒。我们约好秋天再次相见。秋高气爽之时,我们将再次举起酒瓶,举起比酒还要浓烈的友情!
2010年5月20日于湖南日报社
附录三:
说话的云
周碧华
云能说话,这可不是一般的云,一般的云只能随风飘浮,或凝滞不动。倘若云能说话,天空岂不更为生动?那可是独一无二的意象了。
前天,说话的云竟降临在我面前-------他是新浪网现代文艺圈圈主。
在博客里玩一年,我没想到,新浪网中我所在的这个市竟有三个大圈子。现代文艺圈子是锐博客首推的精品圈。在我的想像中,这个圈主应是某学校的老师或是闲来无事的机关职员,因为在这个时代,要经营好一个纯文学圈子是需要耐心和品位的。
因为我建的博客王朝圈子也是文化博客和锐博客重点关注的圈子,所以,我注意到了锐博客中荐文率很高的现代文艺圈,并欣然加入。尽管我在博客中以杂谈闲侃为主,文学作品写得少,但我依然还是将自己划为文艺中人的。我对互联网中经营文艺圈子的人都充满了崇敬。
没想到,说话的云来到我面前时,竟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帅哥,更没想到,他是某乡镇的镇长。这让我更加欣赏了。这个年龄当了镇长,还不抓紧时间跑官要官,就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他每天在繁忙的政务与应酬之后,坚持在晚上来经营圈子,很热心地与博友们交流。
这样的镇长在中国是不多见的,在传统官员的眼中,有些不务正业。而我要说,官员中就是太缺少这样知性感性的干部。中央提建和谐社会,一个没有热心肠和善良之心的人做官,又怎能与百姓和谐?
我不是提倡县长乡长都来建博客,至少,能跟上时代潮流的干部,他的观念如果超前,那么做任何事就会高人一筹。当然,在中国,这样的干部一般也是很不得志的。
有些志不得也罢,人的一生通通只有数十年,回首来路,有的人一路都有风景,有的人却空空如也。我想,说话的云他的天空肯定是很精彩的啦!
2007年8月25日于常德日报社
论坛浏览此帖点击进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