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论坛的日子总是断断续续的,对论坛的喜爱也是断断续续的。既有断,也有续,证明还是有一种割舍不了的感情因素始终蕴藏在里面。这符合我的个性。我这个人在网络是这样,在现实也是如此,比较较真,比较执着,比较念旧,比较专一。多年以后,总记得多年以前的好。小学老师送到课桌的米饭,中学女生面对流血的眼泪,兄弟跑步十里的站头送别……那些朴素的感觉,常常在心头沉淀,有时会把自己的心情感动得七零八落。
进入了网络也就进入了新的浪,进入了新的浪,也就进入了论坛。那些业余的时光,大多泡在博客、圈子、论坛之间。有人问我,你那么繁忙的工作,怎么会有时间弄出那么多花花绿绿的东东。我的回答很简单,我是把别人现实生活中休闲、娱乐的时间放在了泡网。因为泡网,就有了博客,有了圈子,有了论坛;因为泡网就有了作品和网友;因为泡网也就有了网络和现实中作家的头衔。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名作家。进入网络后,才深有感触。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同样道理,网络大了,什么作家都有。比如,在网络里混得最成功的作家当数韩寒。他第一时间排生出来的每一个文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其在线阅读量,超越除他之外任何一个划时代作家,史无前例。网络就是这样神奇,他可以莫名其妙地让你出彩,也可以无缘无故地拉近你我之间的距离。
于是玩论坛。因为论坛直接,帖子有着流线美和跳跃性,有着比网站或者博客无与伦比的优势,所以轻易可以让人接受和喜欢。先是在原创文学,然后是博论坛;先是看,后是跟帖;先是当“板油”,后是当“板猪”。在文化漫谈论坛当“板猪”的时间最长,挂在墙上应该有两年多了,现在还在贴上面。中间还在地方社区当过差。后来,地方社区的地方论坛莫名其妙地不见了。新的浪就是这德性,做什么事情也不找个招呼。比如改版,改了快半年了,博论坛原有的个性优势还是没有改到位,直通车开得进,出不来,没了从前的那种论坛与博客的互动灵泛。至于一个论坛的消失,好比一头猪的死亡,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你只是一个“猪”,即使你是一只优秀的“猪”,也不过是“猪“而已,犯得着与你招呼吗?
在文化漫谈当“猪”的日子值得纪念。因为有了这头衔,便沾了文化的福气,似乎成了一个文化人,面上觉得有光。其实骨髓里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或者小市民,在脸上帖了金,也不过是金玉其外罢了。于是喜欢闲逛,除了漫谈,去得多一点的是杂谈、情感、休闲。对杂谈的感觉最好,因为杂谈是大众消费,老少咸宜,所以也比较符合味口。
进入新的浪,有了博客,轻易可以进入杂谈。因为博客发的文章全部可以抵达博论坛,杂谈是最大的博论坛,没有分类的博文,统统默认到杂谈,一旦审核便进入了杂谈的坛。如果你是博论坛VIP,文章不需要审核便可直达坛里。由于后天优势,所以杂的坛以其博大的容量和点击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龙头老大。我这人爱热闹,有事没事的时候,总爱往那里转悠,转悠久了就有些感慨。
感悟一:杂谈味真的杂烩。就象赈酒之后的残菜,收到大缸里不用搅拌,什么味儿都有,不挑食的人,可以味口大开。对于挑食的人,当然可以闻到浓浓厚的涮水味。
感悟二:杂谈银真的牛逼。可以如淑女挑逗你风情万种,也可以象泼妇,漫大街喷粪;也可以是一名精神病患者,自娱自乐地脱光衣服放声叫春。帖子的好坏也可以上到天上,差到地狱。动人的帖子可以把板油激动得稀里哇拉,苍白的帖子无人问津,瞬间沉入海底。
感悟三:杂谈水真的横流。即有水军,也有水帖。灌溉效益高得足够瞠目结舌,分分钟可以挤破门槛,可以漫可头顶。至于一些长驻的铁友,踩帖的频率比过任何一个聊天室,版聊可以通宵到天明。
感悟四:杂谈皮真的雄厚。惯居杂谈的人练就了金钢不坏之躯,特别是脸皮,一般胜过金钢面盔。宠辱不惊,镇定自若。即便被骂得狗血淋头,面不改色心不跳,我自巍然不动。那些个笑靥不是城墙,胜过城墙。
感悟多多,欲说还休。打住,省得板油闲话:漫谈的“猪”跑到杂谈的“驴”舍,指什么三道什么四,一边凉快去。
公道一句:如果把论坛比做女人,杂谈是婆婆,德高望重;漫谈是少妇,高贵典雅;情感是小姐,风情妩媚;休闲是少女,羞羞答答……
结尾一句:漫谈“板猪”杂谈,纯属卵谈。
前往论坛浏览此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