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85岁高龄之际,加入了中国作协。以前读《水浒》,弄不明白是宋江为什么要招安?在山中当老大不好吗?众星捧月,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多威风。
金庸加入作协之举,定有深意。加入作协无疑成为正规军,不再是江湖好汉。是厌倦江湖的腥风血雨,还是被作协有意“招安”呢?当然不是我等庸碌之辈揣测得出来的。
现在,我倒是有点明白宋江了。宋江当年招安,是情非得已。那种在山上当草大王的日子其实一点也不好过。除调理一班弟兄,管他们的吃喝外,每天还要穷尽心思应付皇军的围剿。江湖流寇的日子想必如坐针毡,不如招安,做回忠义之人,即使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也不惜赌一把。
由此我想到自己。我乃俗人一个,断不能和金庸、宋江这些大师相比较,不在一个层面上,没得比较的资格。其实我想说明的是,我本来不是俗人,不对,我本来不想做一个俗人的,但是终究还是做了。想当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时间就象一把剪刀,一点一点把身上那点锐气剪掉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很浅显,你要当另类,无疑成为靶子。慢慢地,低下头来,随波逐流,也就得过且过了。随大流终究好过,哪怕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也能上下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保持江山不倒,稳如泰山。
不得不俗。做人的道理原来这样简单。
为了给自己找点冠冕堂皇的道理,我专门在网上搜了一下“俗”字的词条。哈,俗字有四层意思,我觉得比孔乙已研究回香豆的“回”字写法还有心得。(一)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如,~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二)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三)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四)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弄明白“俗”的意思,心里大致安慰,至少这个词褒贬各半,褒的成分似乎还多一点。
于是我联想到金大师和宋大师,他们的行为应该符合第二条解释,也就是说符合潮流,是一种追求时尚的作法。想必金大师心里琢磨,自己开创了一代武侠小说的先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定位置,加入作协是理所当然、双方共赢的事情。作协没有金庸似乎不够圆满,金庸不加入作协似乎不能得到权威的认可。两相权衡,你好,我好,相互促进,何乐而不为?至于宋江,更加不用说,招安,可以避免生灵涂炭,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即可要保住大多数兄弟的性命,也不必再过那种心惊肉跳的日子。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金庸是我自小就崇拜的偶像,这里和宋江放在一起,绝对没有讽刺的味道,想都没有那么想。补充说明这一点并不画蛇添足。
想不俗是很难的,以前没有感受,现在可是感同身深。打个简单的比喻,上司生病了,别人都去看望,你不去,上司会误会你不够尊重。你工作做得太好,不给上司汇报,上司会指责你五搞六搞。朋友约你打牌娱乐,借口喜欢一个人安静做点自己的事情不去参加,朋友会指责你傲气、清高。遇到熟人的小孩,你实话实说不乖,小孩子的父母嘴上不说,心里一定在骂你。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因为你不俗。不俗终究是不好的,会让自己碰得头破血流,日子不好过。所以,有了这些缺点一定要改正。
想想金大师和宋大师这等超凡脱俗的人,终究还是俗了一把。我等庸碌之徒,做个俗人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埋怨自己掩饰天性,圆滑棱角,是多么地不理智!最好进入人流,淹没人群当中最好,平平静静过平庸而有滋味的日子。
不是不俗,不得不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