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过着日子,有的过得严肃,有的过得随意;有的过得节俭,有的过得铺张;有的过得激情,有的过得恬淡……不管怎么过,日子都从会从我们的身边一页一页翻过去,不会停留一分半秒。
我每天都在平淡的日子里活着,就过日子的质量来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唯一让我感觉欣慰的是,日子还算充实。我把日子分成两半,一半是公,一半是私。白天上班后,把一头的琐事处理完毕,白天的时间就差不多结束了。下班后,就全部属于自己私人的时间。公事的时间乏善可陈,做不完的事,处理不尽的矛盾,减不轻的压力。私活的时间也忙碌充实,大多数时间呆在电脑旁。一个晚上,我可以不眨眼睛,盯着电脑,更新博文,管理圈子,打理论坛。一般持续到午夜过后,家人早已经习惯了我的这种生活。
我奇怪自己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为什么要乐此不彼地把自己弄得这样紧张和辛苦呢?回忆自己前半生,原来,我习惯了这种劳碌,一旦停下来,很有可能适应甚至生存不了。就比如乡下的父母,接到城里来,就会晕城,甚至水土不服。分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无法忍受孤独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不能让自己的人生苍白,让思想停下来。所以,我要让大脑不知疲倦地工作,创造属于自己思维的精神产品,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起来。
有时,我感觉自己是一名建筑工人,不停地砌啊砌,在砌一栋属于自己的精神高楼。其实建筑工人比我过得要好。举个例子:
一名在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人好久才收到老婆的来信,非常兴奋。举着信向大伙炫耀,大伙催促他拿出来读。他小心展开,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工友们却一头雾水。原来信里一个字也没有,只是用铅笔画了几个圈。大家看不明白,他却说:“我老婆不识字,但她是多么关心我,爱我。”他指着0000+0说:“这是五个馒头。”工友问他:“五个馒头是什么意思?怎么四个圈加一个圈?”他说:“我在家一顿吃四个馒头,她让我在这里再多吃一个,干活累,别饿着。”
比较这位建筑工人,在用体力劳动获取满足生存的生活费用,对精神和情感的要求相对要简单一些。但是他们生活质量,或者幸福指数却比我的高得多。
相同的是,我们都在彼此相互存在的日子里,做着建筑的工作,他在为我砌居住的高楼,我在为他砌精神的大厦。
不同的是,他砌起了一栋又一栋大楼,而我的大厦?是在空中还是在海市?
别担心,只要在砌,总有一天,眼前会突兀见此“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