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好德如好色”解析

(2006-10-19 06:30:44)
标签:

孔子

好德

好色

尚德

崇德

 
孔子“好德如好色”解析
 
(此文参加我的《论语》心得网络征文大赛。若同意其中观点。请支持投票。谢谢! 
 
孔子“好德如好色”解析
  《子罕》记载: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关于这则论语,古今注家多认为是孔子丑化卫灵公的。朱熹注:“《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论语集注·子罕第九》)
  司马迁记载“孔子为次乘”之事是否属实,可另当别论,但若把孔子所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说成是“丑”卫灵公的,则未免太牵强。《论语》编纂者著录诸论语若有所指,必记载当时的论语背景。凡无此种记载者,后人均当从语句本身体会语义,不可凭空想像。
  这里的“好色”并不是贬义词,谁不追求美?何人不好色?《大学》传文中有“如好好色”句,是说人之“诚”应该像是好色就是好色那样真实地体会着意念的存在。好色是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每个人都有的、较为强烈的心理定势——由于色彩所给人的感觉较鲜明、快感较强烈等,其向往的心理定势形成得也较快。“好德”的心理定势的形成却是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爱人所带来的快感经验的。要想使一个人达到“好德如好色”的地步是很不容易的。好色的自发性突出;而好德只有靠坚定的信念去督促爱人的感性实践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时才能养成“爱人为乐”的定势。
  能够做到“好德如好色”者,有仁人、仁者或善人。仁人或仁者爱人的志趣最浓,助人为乐,关心他人无微不至,可谓“好德如好色”。一心想做善事的人才能称得起善人,所以,善人亦能做到“好德如好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孔子那里,尚德主要是指对“德”的理性肯定的趋向;崇德主要是指感性心灵对德行的肯定能力的提高;而好德则是尚德和崇德所应该到达的以积德为乐的道德心境——一个人保持着好德的心境,就会驱动着他不断发扬美德,并会以此为乐。
 
孔子“好德如好色”解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