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的压寨夫人”和同理心问题

(2007-03-31 20:35:20)
标签:

压寨夫人

同理心

今天看CCTV4《走遍中国》节目,讲的是湘西土匪的历史,采访到一个、也许是最后一个仍活着的大土匪的压寨夫人。这位老太太在说到为当地人送绰号“人见了他,九死一生”的她的男人、也是大土匪时,感觉完全跟当地人不同,在她眼里,她的男人只是个正常人,是个枪法极准的男人,是个能够给她带来富裕生活的男人,完全没有当地人听到她男人时的那种惊恐感。而且从老太太的言语举止间,看到的似乎是对那段“压寨夫人”生活的怀念。

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个当代沟通技巧中经常用的词——同理心。我们的编导在跟这位“最后的压寨夫人”沟通时,想看到的可能是常人认为的那种对大土匪的某种不寒而栗感,但事实上,处在不同的角色下,要想准确理解对方的真实心理,其实很难。就像这位“最后的压寨夫人”一样,她似乎也不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地人对她的男人的印象里,只是“人见了他,九死一生”。

显然,我们都想接近同理心,可是,我们何尝能那么容易地就获得同理心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