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点传媒”系列二:指点《百家讲坛》

(2006-12-10 10:43:28)
跟《第一时间》的成功不同,《百家讲坛》的成功,符合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不管任何形式的媒体,如果能扫除受众头脑中的盲点,就是好节目好文章。《大国崛起》的火暴也是这个道理。

《百家讲坛》里说的那些历史,我想绝大部分的观众(我想电视观众基本上都不是历史系毕业生),大概都是知道一点,又都知道的有点含糊,这就是这个栏目的收视基础。而专此业的大学教授,当然只要出来说个一二,就足以让中国普通观众感觉过瘾。加上国人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才会有无人不谈北京台BTV“红楼梦中人”的情况。当然,除了上面说的“扫除盲点”这个亮点之外,《百家讲坛》的环节设置还学习了评书里的“卖关子”技巧,确实起到了吸引住观众的功能。

但仅仅靠“扫除盲点”和“卖关子”,究竟能让《百家讲坛》“红”多久,说不清楚。毕竟,一个教授的学术水平,并不能跟屏幕上的讲课水平等同,《百家讲坛》也不能就靠易中天、阎崇年这少数几个已经讲响了的老人啊。

个人认为,节目创新,《百家讲坛》的两个老秘方——“扫除盲点”和“卖关子”肯定还要保留。但目前的“讲坛”形式,还没发挥应有的功能,跟电视前的观众还是有点隔,即使是跟主讲人离的很近的现场观众,中间几乎没有互动,完全是靠主讲人的语言魅力在打动观众。而这种单一的依赖性,往往有其脆弱性。

个人看来,《百家讲坛》必须从目前这种单靠拥有“扫除盲点”和“卖关子”这两大“秘技”的主讲人的语言魅力,转化为“主讲人的语言魅力”、“现场互动的轻松诙谐”、“场外观众互动中的‘意外性’”等多个亮点的结合,才能将单一依赖“主讲人的语言魅力”的风险暂时转化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