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闻旅游指南黄华
博闻旅游指南黄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27
  • 关注人气:5,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拍红楼梦与社会效应异化的隐忧

(2006-09-03 20:37:22)
这两天,北京电视台在大张旗鼓的宣传有关重拍红楼梦的选秀活动。从所知的报道来看,显然这次活动有两个亮点:一是有高度,很多年轻选手(他们中可能有不少人之前都没读过《红楼梦》)借此更深入地了解了《红楼梦》,就像某位红学家所言,是宏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来有群众基础,那么多的观众对这个事津津乐道,说明是件好事。
 
对于这样一件“显而易见”的好事,我也没什么可多说的,只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两个小现象,拿来再唠叨一下:
 
1、创意的雷同VS.粉丝的异化。
去年“超女”火了以后,不管电视还是网络,“海选”成了一种万金油,只是方式各有不同而已。人家是海选歌手,“我”就来海选演员,说不定,下次就该海选你的邻居了,很有可能。
其实早些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电视上“半海选”了,不过选的是“对象”,湖南卫视搞的《玫瑰之约》就是一个经典。这样的“半海选”,选了5年,大家还是觉得腻了。
不过,意外的效果是,一位熟人她老母亲,两闺女都已有了孩子了,老人家却仍孜孜于求《玫瑰之约》,节目停了,搞得老人家很失落。这样景况,不知是喜是忧。
还看到报道称,去年的“超女”,均有各自的老“粉丝”,而且巨忠实和痴迷。现在,海选“贾宝玉”,不知道是否会有老太太去应试。不过也很难说,估计主办方是希望有这样的效果出现的,那绝对是媒体报道的一大彩头啊。
 
2、戏说的盛行VS.史识的退化。
从重拍潮兴起之时起,“戏说”好象就已经成了电视界“一道亮丽的彩虹”了。从《刘罗锅》到《康熙微服私访记》,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到《武林外传》,这些应该说都是“戏说”的经典。此次重拍《红楼梦》,不知道是否会加入“戏说”的成分,从目前这种大搞海选的前期运作来看,也不无可能。
据说因为重拍要搞“海选”,书店里的红楼书都跟着吃香了。有报道说有关《红楼梦》的书籍已经超过50多种,想想再多版本的《红楼梦》,也不要10种吧。当然,这50多种里,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红学著作(因为我扫过一些《读书》杂志上的红学著作,相信老百姓如果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是没时间看那种文章的),因此我私自揣测,更多的应该是说“红楼”的,至于是不是“戏说”很难说,因为一我没去书店看究竟是些什么书,二来我也从没买过《红楼梦》原著之外的“红楼”书。
重拍“红楼”一事,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更多的收获是,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和学问呢。但究竟那个说法是严肃的,学术的,老百姓没这个辨别能力,只有电视导演最清楚了。
也就因为这种状况,CCTV10的《百家讲堂》也就沾了“戏说”的光,几个老教授(之前国人也许从来没听说过)一夜之间成了名人(跟娱乐明星成名的速度丝毫不差)。但我们要问,老百姓脑子里的那些基本史识,难道要靠一两档电视栏目和几个老教授来纠正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