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倾听花开的声音 |
2006-08-28 09:30:53
宋老师,你好:我是一位高三学生家长.从8月1日起我基本上是每天给儿子写一封信,已经写了二十多封了,这期间儿子的变化很大,更努力了,也更刻苦了,更开朗了,也更阳光了.
盼望宋老师能抽时间看看我给孩子写的信.不知我这样每天给儿子写一封信,究竟好不好,只怕每天说,言多必失,万一什么时候挫伤了他,该怎么办?
2006-08-28 09:56:28
秋叶,你好!我看到你的留言,来你家看看。读完你近两天的博文,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你对儿子的教育和表白稍微有些直接,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孩子的感觉疲劳。所以,适当转换话题,同时,不必每天都和直接教育有关,呵呵,仅仅是我的个人建议,不到之处请见谅!
宋老师,你好: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您的提醒非常及时,因为这正是几天以来一直使我感到困惑的问题。
儿子上高三了,我这当妈妈的着急得呀恨不得自己可以去替他(这是不可能的),我拿什么来帮助他呢?七月底我家已经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一张嘴,儿子就摆手示意不让说,哪怕你还未说出一个字。
想来想去我决定用书信的形式和他交流。我发现第一、二封信被儿子收藏起来了,第三封信我提醒他别收起来,结果一连几天我写的信就一直在那儿放着,像石沉大海一样,后来从谈话中知道他都看了,我开玩笑说:“不爱看、那就不再写了?”他说:“写吧,等我放假了再看”。嗨,那还有什么意义。
慢慢地我感觉他每天都有在等我的信,每晚放学回来看着我似乎在问:妈妈,今天的信你写好了没有?有几次,我去他房间拿写信的本子准备写时,却找不到,原来他带到学校去了,哦,我的儿子很喜欢收到妈妈的信呀。后来甚至会问:妈妈你写好了没有?或:妈妈你对今天自行车钥匙丢失的事怎么看?那天我刚好写了<<父子俩奇特的相处方式>>,我们母子俩真是想到一块去了。
给儿子写信这段时间,他的变化特别大,更努力了,也更刻苦了,更阳光了,也更自信了.这正是一直以来我希望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可喜的是与他爸爸之间的互动变得友好而又和谐了,这更十六年来我最乐意见到的,我这个“维和部队成员”也退役了。
被这样的“成功”激励着,同时也被网上扑面而来的高三家长们转着的、炒着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鼓动着,我又一鼓作气地从网上摘抄了N多N多的学习方法拿给儿子看,这样一来,孩子的反应较以前淡多了。
这可能就是宋老师您提出的“感觉疲劳”,由于我每天的不间断的对儿子唠叨(尽管是书信)像宋老师说的:我“对儿子的教育和表白稍微有些直接”,对儿子可能形成了间接的“疲劳轰炸”。那N多N多的学习方法更是成了他的负担。
谢谢宋老师的提醒,您的提醒警示了我,也让我想起另一个教子小故事:一位父亲总是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听话,怎么管教(大概是打吧)也不行,有人指点说:那你应该说服教育呀,他说:我怎么没有教育他呀,我经常和他(儿子)谈话,有时都谈到凌晨一、两点钟。哈,那哪里是"教育"呀,那简直就是精神虐待!!!
看来是到适可而止的时候了,千万别重蹈了那位父亲的覆辙。
给儿子写信,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昨天我告诉儿子:“现在你正上高三,不仅没有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压垮,反而变得更加阳光、更加开朗,这正是妈妈长久一来一直希望在你身上看到的成功。妈妈知道:你比妈妈更希望自己学习好。”
像您说的那样“不必每天都和直接教育有关”,是该给儿子减压的时候了,是该还孩子一个安宁的学习空间的时候了,以我现在一个心理上的焦虑高三学生母亲的心情不知能不能做到。
就目前的高考而言,有多少孩子生活在社会、学校、老师、家庭的多重压力下呢?而家庭压力又包括除父母外的亲人们的“善意关心”。我们都知道,孩子考试时稍稍有点紧张的状态最适合发挥水平,太紧张和太放松都发挥不了最高水平,缓解压力,真的挺难。。。。尺度真的是难以把握。
家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温馨的港湾!是加油、休息、松弛身体、缓解压力的港湾!争取把这个“港湾”送给孩子吧!
2006-08-29 10:42:08 |
秋叶,你好!很高兴读完这篇文章,从你和孩子的交流中,看到一个那么细心的妈妈,衷心地祝福你和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