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湖村

(2008-02-04 13:08:07)
标签:

江湖

供应

乞丐

浆糊

黑社会

集团

村长

宝藏

创业

江湖村山沟子里一片傍水的青砖红瓦所在便是江湖村,传说这个村落是宋末元初时建的。村里族谱记载的是:一群反元义士为避祸来到这里建的村子。但野史不是这么说的:说是一群土匪发国难财,趁着战乱打家劫舍弄了不少钱,后来坏事干的太多了,怕有人报复,才隐居在这儿的。但不管怎么样,村子是建起来了。
   江湖村刚建好的时候,靠着“江湖”这个响亮的名号也在武林中火过一阵子,当然也有不少打着切磋武功的旗号来捣乱的。江湖村的人倒也是来者不拒,反正是拿板凳砸的,拿拖鞋抽的,一村子的人围着一个人打群架,战无不胜。这就形成了江湖村人骠悍的性格。
   但到了后来的几代,逐渐认识到这样下去别说隐居了,早迟得被官府给端了,做人还是要低调的好。于是元朝灭亡的时候,江湖村也正式更名为浆糊村。
   其实说到江湖村的更名,其实也有无奈的地方。话说江湖村的先人们都是敢死队一型的,那些武林中人也不傻啊,与你们这些人拼命还不如找些乞丐和尚什么的扬名呢。于是找几个和尚,给几个香火钱让他们组个少林,找几个乞丐给几个馒头组个丐帮等等,然后没事的时候聚在一起打几场群架,开个武林大会,选个武林盟主什么的。其实跟黑社会抢地盘,争老大也没啥区别。就是多了找几个穷秀才给美化一下,写了几本纯属虚构的小说,弄的痞子也可以登堂入室做起了大侠。
   没人到江湖村闹事了,江湖村按进化论的说法战斗指数也下降了。战乱之年碍于生计怎么办呢,碰巧元朝政府和朱元璋都是爱杀人的主,死的人多了,就想着做个纸扎的生意。但手艺又不行,让糊头马,糊的像驴似的,死人又不都崇拜张果老,要你那么多驴干吗。于是村子里的人就想着做配件代理商,专门供应浆糊。
   江湖村的浆糊做的好,又能吃又能用的。饥民可以充饥,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一半就死了,正好剩的可以糊纸人。江湖村由此远近闻名,为建立品牌效应,新任村长在多数票占成的情况下正式更名为“浆糊村”。
   转眼间就到了明朝末期,浆糊村的名号在勤劳并且具有宏观经济思想的浆糊村村民的打造下日渐旺盛,这正与明朝的国运成反比。但谁知树大招风,乱世之年的浆糊村后辈们显然忘记了浆糊村的来历——避祸!
   话说明朝末期的朱家王朝,本来就在众太监的忽悠下娘娘腔十足,加上李自成的捣乱和女真的入侵,直接的后果就是民不聊生。官府没有粮饷了可以去征老百姓的,老百姓没得吃了,就只能落草为寇,跟着李自成混了。这其中也有例外,就是那些生意人,辛苦建立起来的家业不能说扔就扔啊,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忍痛挨宰了。浆糊村人属于集团手工业的代表,当然也不能例外。坏就坏在别的小商家一般官府征个一两回就不好意思再征了,更重要的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的商家呢都有宫里的公公们的股份,所以下面当差的虽然知道现在的乌纱帽不值钱了,但纵然是鸡肋也得守着啊。只有浆糊村这样的有钱没势的最受欺负。
   官逼民反,官府的一再压榨把浆糊村人的骠悍本性重新激发了出来,碰巧当时的村长又是个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主。当然,当时没有古龙和金庸,但是别忘记了浆糊村的族谱就是一部宏伟的武侠巨著啊。于是,全村通过——重新更名为“江湖村”,反了!
   说造反容易,但是该反谁呢?明朝政府,女真,李自成,没一个好东西。但是都反的话打击面太大了,自己也没那精力,毕竟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求生存。于是在村长的提议下,江湖村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造反大纲。说有划时代意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其中心思想已经具有现代黑社会感觉。中心思想在于:在老子的地盘里,看谁不爽就砍谁,谁惹我就砍谁!
   但是,真正造反起来江湖村的村民才意思到自己已经退出江湖很多年了。况且,造反在当时没有重型武器装备的情况下靠的是人海战术,自己村里的人也不够数。于是,造反集团的第N次会议决定了造反的第一步计划——招兵买马!
   招兵买马的关键就是要有钱,以江湖村的经济实力来说,成立一个黑社会集团绰绰有余,但是建立一支正规军就差点意思了,虽然江湖村靠卖浆糊卖成了当年的全国经济五百强,但以当时明朝的国力来看,江湖村只是排在末尾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杀猪的,打鱼的和挂羊头卖狗肉的。也就是说在当时,饿不死的都是最强的,在这其中能吃上肉的自然是强中手了!
   建立不了正规军,那么只能请雇佣军了,但在当时,请个雇佣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能像当初成立少林,丐帮似的给个馒头就行了。乱世之中,到处都是招兵买马的。买方市场在当时的关键就是要找有肉吃,又不用真去打仗,只是用来吓唬人的雇主。
   江湖村这时的好就好在名声在外,有着一个祖传的响亮名号,伙食待遇又不错,早就从浆糊改善为四菜一汤了,虽然这其中肉少点。但重要的是,投奔这里,不用像跟着李自成那样,真的去打仗。当然,这其中也有些插曲,就是李自成和陈媛媛以及吴三桂的三角恋绯闻的传出,搞的闯王的人气下降,虽然闯王军的新闻官一再辟谣,但还是造成兵马的大规模流失。由此可见狗崽队在历史上已经有着其可怕的传统了。
   话说到这里,有些人应该已经了解,这时候的清军也就是上面的女真已经入关建国了。这个时候,江湖村的大军却才刚刚建立起来。通过开垦周边荒地,其实就是霸占了周边村民大多被饿死的村子,逐渐的达到了现在县级市的规模。但江湖村的人没有忘本,依然叫做江湖村。
   这时外面的世界却是不平静的,四处混战,李自成也战死了,剩下的只有一些阻碍民族大团结的志士们的游击战了。江湖村人发现,新的政权比老的政权初步看来还是有进步的,至少能够正常生活了。况且这时明智的江湖村人意识到,李自成和明朝政府这样的大帮派都斗不过八旗军,自己这样的小武装更是不自量力了。于是,在清朝政权的一再高薪诱惑下,江湖村人答应了清朝政府的并购要求。
   这样的结果要归功于江湖村的历史,其实江湖村的形成也是民族大团结的产物。江湖村人的主要民族构成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回,蒙,满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所以江湖村人并不介意谁当皇帝,毕竟祖训上说过,江湖村人做人要低调,在他们看来,一切都为了可以生存下去。
   但是,现在江湖村人却面临着生存问题。虽然家底子比较厚,但是现在随着江湖村的扩张,人口数量已经是先前的几十倍了,既然都是一家人了,总要都有饭吃吧。
   有人说了,那不能靠农耕吗?也许大家可能忘记了,江湖村的先祖们是隐居起来的,既然是隐居,那肯定是选择山地丘陵人烟稀少鸟不生蛋的地带了,总不能找个江南水乡吧。这就从侧面说明了耕地的重要性和乱占耕地的可恶了。
   于是,江湖村人决定延续旧业,经商维生。但是,那么多人创业,靠以前的家底却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有老一辈的人提出,可以寻找当初祖先建村时藏起来的宝藏。
   江湖村的宝藏之谜和江湖村的来由是紧密相连的。族谱上的记载是,宝藏是江湖村的先祖因反元失败隐居时所藏。但这一观点到后来就有所动摇了,因为我们说过,江湖村人的主要民族构成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回,蒙,满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所以从这点来看,江湖村的先祖们不会因为民族狭隘性去反元。那么是否就像野史里记载的那样,江湖村的先祖们都是土匪,宝藏就是他们抢来的钱呢。这一点客观的来说有可能,但却是江湖村人最不愿意承认的。所以此时江湖村人最为关注的不是宝藏的多少,而是寻找宝藏其实就是在触及江湖村最敏感的历史,无论结果如何,江湖村最大的谜团都将被揭开。
   带领大家去揭开这个谜团的自然是村长了,她叫做云姑娘,这不是她的称呼,而是她的真名。江湖村人取名的方式很特别,在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第一眼看见的东西就是孩子的名字。女孩后面就加上“姑娘”,男孩后面就加个“头”,例如石头,床头,枕头,芋头等。因为江湖村的人认为头乃人之元,比较吉利。当然,有些父母第一眼看见一些不雅的东西就只当看不见,然后另取名字的也有,总不能叫孩子马桶头,或者蜘蛛姑娘吧。
   有人问了,在封建社会怎么会有女人当最高行政长官的呢,这又是江湖村人的另一不同了。在前一任村长要死的时候会留下一个字,村里与这个字最接近名字的孩子就是培养成下一任村长的候选人,然后再由村里所有人投票决定是否认可。不认可的话就由村里最年长的人推选几个孩子当候选人,再由全村人投票。再不同意就全村人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当村长了。但是这个局面不是经常出现,通常前一任村长指定的候选人都能通过,除非是前一任村长是暴毙,没有遗言。被选为村长接班人的孩子会被村里人特别照顾培养,村里还有个“长老小组”,来约束村长的行为。可贵的是,在江湖村从未出现过选举舞弊事件,可能主要是因为当村长没啥油水可捞,还常常出力不讨好的缘故吧。
   寻宝的意见就是由“长老小组”提出的,“长老小组”的主要构成都是村里德高望重而又不老年痴呆的老人。他们的初步建议就是先搞清楚祖先藏的到底是什么宝藏。但是这一建议刚提出来就严重的打击到了全村人的积极性。都不知道是什么,那还寻个什么劲啊?关键时刻还是云姑娘出来稳定了民心,说不知道是啥东西寻起来还才有意思呢,大家就当作是游戏吧。江湖村的人都没地种,现在都是靠吃老本过活。闲着也是闲着,凑热闹呗。
   可是这一场游戏一场梦的,云姑娘自己心里也犯起了嘀咕:都不知道是啥,那该从哪里入手呢?总不能拉着全村人玩“过家家”吧。幸好这时有“长老小组”的人员提议:可以从族谱里找起。
   有人说了,这族谱云姑娘应该最熟悉不过了,都拿着当武侠小说看的东西。那大家就错了,那位村长是云姑娘的前任,早已驾鹤仙去了。临死的时候留下了一个字“晕”!众人听成是“云”了,于是就去找有叫“云”的小孩。这可就麻烦了,江湖村不像我们现在,叫“云”的一抓一大把。你想想:有几个父母生孩子的时候第一眼看“云”啊?可事有恰巧,那就是这云姑娘了。生她的时候是难产,母亲说这娃他爸怎么还没把接生婆接来呐?于是就扒着窗户看天是不是阴了下雨了,路不好走。可这眼刚望见朵朵乌云,孩子就呱呱落地了。
    云姑娘和众长老们搬来几大车的族谱,彻夜狂翻,寻找蛛丝马迹。终于发现了可疑。这江湖村本就不是一个产粮食的地方,怎么会曾经以浆糊发家呢?那笔创业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呢?再一细查不要紧,原来那时候创业的资金就是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宝藏。再追根溯源一下,更天大的秘密发现了。原来浆糊村的祖先们既不是反元英雄,也不是土匪,而是一群小混混。整天踢寡妇门挖绝户坟的惹起了民愤,被驱逐到这里来的。路上又遇见了不少其他地方的小混混,问:到哪里去啊?答:闯江湖。于是志同道合物以类聚的就来到了江湖村。到地方的时候才发现人马居然壮大到了一个村的规模,人也走累了,就定居了下来,建立了江湖村。可见混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职业。再说那宝藏是什么,原来就是以前那些来切磋武功的人被打到逃命的时候丢下的包裹,起初也没有多少,都是些散碎银两,可打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起初也有人说把这些钱分了,但更多的人决定留给以后的儿孙,算是买个好名声吧。
    事实是清楚了,但这一发现彻底的打乱了村里的部署。但又不能不对村民们说实话,毕竟大家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摩拳檫掌的准备大干一场呢。于是就说宝藏是有的,但都被前辈们拿去创业了,寻宝行动取消了。但对于祖先是谁和村子的来源等类似问题都隐瞒了。毕竟本来宝藏就没找到已经够打消士气的了,再说出祖先和村子是那样见不得光的来历,江湖村不散了才怪呢。村长和“长老小组”特别会议决定:祖先的来历和村子的起源问题成为江湖村的最高机密!
    正当江湖村里眼见着宝藏没有了,老本快吃光,都为了生存问题而发愁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却是江山初定。就是听说老皇帝不知道是真死了还是出家了,换了个小毛孩子当皇帝。这小皇帝可不简单,为了稳固江山,刚一登基就提出“联合所有可联合的势力,为大清的崛起而努力,创造美好的下一个天”指导性纲领。为什么不说是“明天”而说是“下一个天”呢?那是因为皇帝要避讳这个“明”字。总不能让老百姓认为是创造前王朝吧。
    小皇帝想的是,前王朝之所以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了,造成国家荣辱观的退化,与其饿死不如造反,才让大清趁虚而入的。现在江山初定,正是稳定民心的时候,不如朝廷拿出点钱来收买人心,也求个江山太平。大家都有饭吃了,也就没人去造反了。
    所以当朝廷派人将银子送入江湖村的时候,正是雪中送炭,热天里送空调。有了这笔钱,江湖村人的创业计划终于可以开始了。
    创业的第一步就是确定要做什么。这与当初寻宝的时候第一步要知道是什么宝藏是不同性质的。经过全体村民的投票,以及村长和“长老小组”的审议等杂七杂八的行政程序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操旧业——卖“浆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记念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