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30ZH00SIGG.gif芜湖一中老校区素描之三
其他建筑故事:
1990年,我们班被强行拆散,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蔡澄清找我协商,动员我担任文科班班主任。蔡澄清是我很尊敬的人,他当时也很欣赏我的教研教学能力,曾经组织我为一些语文教学刊物写了许多教研文章。我那时血气方刚,又是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和学生们朝夕相处,整整两年,虽然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上存在许多疏漏之处,但是班上的学生对我都很尊敬,我为了这班学生也算呕心沥血,本期望善始善终,帮助每个同学实现他们的升学梦想,不曾想一场政治风雨,让我们班的学生像蓬草一样飘零到其他班级,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寒心。所以,当蔡澄清来做我工作时,我想都没想,一口就拒绝了他,弄得蔡澄清很没面子。当然,最后吃亏的还是我自己。本来,蔡澄清是把我当做语文教师中的骨干来培养的,因为那次的不听话,从此,我在语文组也被边缘化了。但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蔡澄清当年对我的培养和影响,我是一个疏懒的人,要不是他当年对我的督促,我是不可能在全国语文刊物发表那么多文章的。
由于不带班主任,我除了教高三(5)班(文科班)的课外,还带高三(2)班的课。教室在西大楼。东大楼北面是一个小院落(即现在的教工活动室),1984年到1985年间我曾在那个小院落住过,女儿饶卿云就出生在哪里。院落里有枣树、柿子树、桂花树,那时还是小树苗,现在已经亭亭如盖,每到秋天,柿子树和枣树上挂满黄橙橙、红嘟嘟的硕果,桂花树绿叶间缀满一串串金黄的桂花,满院洋溢着一股馥郁的芬芳。东大楼的南面是一片小树林,有梅花、冬青等树木,再往西南,还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每到春天,梅花绽放,蜂飞蝶舞,好鸟乱鸣,令人心旷神怡。有一次,我正在上课,一只画眉跳在教室的南窗上,婉转的唱着歌。那时,我真想对学生们说一声:“对不起,同学们,我与阳春有约。”然后,放下课本飘然而去。
http://s14/middle/4a6e5149naff6fdb08c6d&690
(西大楼,现为校史馆)
“风波”以后,学校面临领导班子换届,汪继威因也曾和我们一同“上街”加上高考保送生“运作”等问题而被追究,所以学校管理松懈。高三(2)班班主任主任金华弟还管事,文班班主任除了上自己的课以外,几乎看不到人。到高三下学期,因为班主任很少问事,所以文班常常有很多同学不来上课。我的课还基本没多少缺席,可怜的是外语课,常常是缺席一小半。外语教师杨秀珍又是个极较真的老太太,每到上课,就拿着花名册去点名,要是缺席的人太多,她就去骂文班班主任,那班主任也是好脾气,被骂以后只是一笑了之。文班的学习基本就靠学生自己了。这对一些自学能力很强的学生倒没有什么影响,像我们老五班的王静在1991年的高考中就轻取了芜湖市的文科状元。但是,对一些自学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影响就大了,1991届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大幅下降,本科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几,文科班更惨。我后来常常自责,自己那时也太使气任性了,如果能听蔡澄清的话,担任文科班的班主任,文科班也许会考得好一些。
受“风波”秋后算账影响,不带班主任使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颇感失落,人也有点颓废。上完课没事就跑到科学馆二楼楼梯当去下围棋。那个楼梯当非常狭小,大概只有二三平方米,常常在里面集中六七个人下棋,有些下棋的老师还是大烟鬼,在斗室里喷云吐雾,弄得乌烟瘴气,所以不到一个月,我的肺部就出了问题,到医院一查,患了肺炎,跑到师大医院我老婆那里整整吊了七天青霉素。我那时还年轻,生病不太当回事,每天一面吊水一面还坚持上课,往往是刚拔下针头就赶到学校里去上课,由于没有好好休息调养,身体从那以后就差了许多。
大概是91年后,科学馆被芜湖教育电视台借用,我们就再也不到那个楼梯当下棋了。科学馆被教育电视台借用后,在楼后建起高高的接受传播信号的铁塔。那个铁塔辐射的电子波估计对一中老师的身体健康是很不利的,后来有好几个老师和校领导罹患癌症,不知是否与那铁塔有关系。1997年,我朋友谈正衡的儿子谈无忌刚从南陵县一中转入芜湖一中就读。谈无忌是个极其调皮捣蛋的家伙,到一中上学没几天,就独自一人攀爬到那个几十米高的铁塔顶上,迎来许多学生围观,后来老师和校领导也被惊动了,大家都吓得要死,谈无忌却不慌不忙的从容爬下来。谈无忌后来考取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在读大学时参加了北大山鹰队的外围组织,一直到现在还是狂热的登山爱好者。我想他“会当凌绝顶”的志向也许是从登上电视转播塔顶端那一刻萌生的。
http://s5/middle/4a6e5149naff70636a354&690
(科学馆)
到2008年,芜湖教育电视台终于搬走了。那座危害一中师生身体健康却让谈无忌出尽风头的电视塔终于拆除了,可是,谁能想到芜湖一中这所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也会被迫迁走呢?世事真是难以逆料啊!
一中还有一些象征性和纪念性的建筑。中大楼建好后,楼前由美术教师潘敏设计了一些抽象的水泥柱子交叉在那里,不知能不能算是雕塑,我当年曾戏称它们为图腾柱。那几个“图腾柱”弄好后,领导班子就换届了,虽然“改朝换代”了。但那几个柱子还是别别扭扭的留在中大楼前,见证芜湖一中换届以后的发展。中大楼竣工以后,梅博群校长走马上任,从此一中步入一段辉煌时期。中大楼前还有一尊钟家庆的青铜塑像,钟家庆是芜湖一中的骄傲,可惜那尊铜像小了一点,和较大的底座不成比例,到底显得不够庄重。
http://s9/middle/4a6e5149naff70bd2ca58&690
(顾秉林题的“基”石)
http://s6/middle/4a6e5149naff71240d4f5&690
http://s12/middle/4a6e5149naff7151aed1b&690
(校史园雕塑)
东大楼南面的校史园是由程博雅副校长主持修建的,大概历经了一年多时间,到2003年竣工。园外有一块巨石是一中老三届学生赠送的,上面有原芜湖一中学子现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题的一个“基”子,象征芜湖一中在基础教育上所作出的贡献。入园处有碑铭介绍芜湖一中的辉煌历史。园中的雕像和浮雕虽然比较粗陋,缺少艺术性,但也都能反映芜湖一中的历史。园中最珍贵的是两尊石碑,一尊是正四面形的,碑上的铭文是“省立五中(即芜湖一中的前身)民国二十二年高三学生毕业留念”。这块碑原来立在赭山(省立五中校址),后来移入一中,这可能是芜湖一中迄今最古老的历史文物了。还有一尊为六棱形的混凝土碑也是解放前省立五中毕业的学生立的,上面有“教育”两字篆文,其它字迹比较模糊,搞不清是哪一届学生所立了。校史园建好后,东大楼就正式被辟为校史馆。如今,校史馆矗立在夕阳中,校史园芳草萋萋,鸟语花香。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美好,可是到明年芜湖一中就要整体搬迁了,校史馆和校史园还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吗?
http://s12/middle/4a6e5149naff71a0f18db&690
(两座见证芜湖一中悠久历史的纪念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