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序(朱志荣)

(2010-07-03 00:53:44)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在旅途》随笔

《中国艺术精神》读书笔记序

 

朱志荣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是八位本科二年级学生的读书笔记。他们是我作为他们前期导师指导的学生,差不多和我儿子同龄。我在指导他们读书的时候,为他们选择了我大学刚毕业时很崇敬的《中国艺术精神》,让他们沿着名家的足迹和思考路径,用心领略中国艺术及美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看到他们两年来的这些笔记,我很高兴和欣慰。这本读书笔记是这些学生两年来读书生活的一份答卷和总结,也是我们交流相处的难忘纪念与见证。看到这本笔记,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他们这个年龄的读书时光。

1984年,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一次见到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爱不释手,当即花了很贵的价格请朋友复印下来,装订成三册。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思想解放运动乍暖还寒,这本书给我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不下于一场强烈的精神地震;它对我当时的思想解放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远远超过其学术价值本身。后来的几年,我在这本书的影响下,开始关注并重视港台学者的研究动向及其研究成果,并专门到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去读了一批港台出版的学术著作。今天再读《中国艺术精神》,发现了其中的不少错误和问题,而且大陆版里还有很多错字,但我认为书中深刻的思想、灵动的思绪及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把握,对青年一代学子仍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和范导性意义。

正因如此,我在2008年作为这批同学的前期导师时,毅然选择《中国艺术精神》这本书来阅读。我相信,不管他们会不会意识到,这本书对这些同学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读书方法和专业素养等方面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现在,这本集子里收录的虽然只是同学们的读书笔记,而并非正式规范的学术论文,其中还透着一些稚气,但这些读书笔记中零星的心得体会却不乏真知灼见的萌芽。我们可以不时地从中感受到他们活跃的思维、闪烁的灵感和飞扬的才情,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勤奋好学、认真钻研的精神,特别是那些转瞬即逝的思想的火花和碎片,那些发自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感悟。我相信,他们的这些体会能够启迪和引领着他们对相关问题的继续思考和探索,为今后的人生开辟广阔的天地。所以,我决定把他们的读书笔记汇编成集子,试图让他们留下这段岁月的记忆,让他们及时记录下并珍惜自己智慧的鳞光片羽。

做笔记的这八位同学——六位女生,两位男生,张虹、董酌交、成黎、唐彬洁、康迪、李佳、刘骏和丁志超,他们年轻活泼,充满朝气,富于激情,憧憬着春天般明媚的未来。这些笔记中虽然有不少误读,也有不少有待深化和完善之处,但我相信,他们走过的这段阅读岁月,一定会在他们的心路历程中留下烙印。相聚是缘,我很珍惜与他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很珍惜与他们结下的深厚情谊。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我羡慕他们,赞许他们,也祝福他们——衷心地祝他们学业精进,健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