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生态和人类文化保护者致敬
(2008-07-18 12:29:35)
标签:
杂谈少数民族普米云南兰坪自然生态人类文化保护祭祀古歌口弦 |
分类: 口舌 |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在全国人民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的时候,奋然抗起斧头与那些来帮助他们“致富”的修路人抗争,拒绝了开挖梯田、砍树卖木头、割树卖松香、修路挖矿等生财之道,英勇地保护着村庄周围的原始森林。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操着古老的语言,唱着古老的歌谣,跳着民族的舞蹈,牵着白羊,拜祭山神、树神,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己撇下稳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向老人们学习祭祀、古歌、草药、纺织、口弦等技艺,开始了不为赚钱的演出。
普米,主要生活在云南怒江州兰坪县一个只拥有3万民众的特少数民族,或许象我一样很多人在此前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然而这是被远山隔绝着的这群人,为这浮华世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对自然生态和人类文化的保护,源于这个民族的自发性。在他们心里,森林山河与普米人是一体的;在他们心里,厚重的普米文化是珍贵的。虽然市场经济、林业改革的风吹到了这个古老的村落,但是这个淳朴的民族依然没有放弃对祖先留下的自认生态和人类文化的传承,依然坚守着与森林和自然合谐相处的生活及生产方式。
火塘上供奉的青松枝,祭祀中低徊平缓的曲调、元神四溢的舞蹈,加上山泉般清澈的心灵,构成了这个古老民族的原生态。
或许,普米人坚守的只不过是一些最浅显易懂的道理。人活着到底为什么?有限的森林资源,这一代用尽了,后人怎么办?祖先留下了普米人独特的语言和歌舞,一旦失去了,普米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还有什么区别?而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却是很多追名逐利的人们不能理解的或者不懈于去理解的。
然而,谁来关心普米人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类文化而放弃的东西?谁来支持这样的保护措施?一代人可以做到自觉地去保护和传承,两代人可以做到,当远山不再成为文化隔绝的阻碍、当追名逐利之风迟早吹遍这个古老的村落的时候,我们凭什么还去寄希望这些曾经的勇士自觉继续着他们的平静与清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