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城市印象视觉/图片意大利涂鸦美图旅行休闲 |
分类: 境外影像 |
看到过很多关于欧洲城市涂鸦的图片,自己还是第一次拍。
在意大利,涂鸦到处有。仔细分辨,好像教堂的墙上没有。这大概不是胆子问题,是信仰关系。
见多了涂鸦,就越来越感兴趣和激动了。也随手拍了很多。兴趣点是在国内看不大到,物以稀为贵。国内的城市,大街小巷最多的是广告,哪怕是楼道上,也密密麻麻,可以讲无孔不入。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媒体出现广告以后,就希望南京路、外滩这样的地方也恢复以前的模样,有很多广告,还希望是国际品牌,这样显得上海很国际。后来发现,不用希望,广告像瘟疫一样,很快在整个城市泛滥,自己的信箱、邮箱不能幸免,车子的玻璃板、公司和家里的楼道及电梯,手机短信、收听的电台和电视台……只要你想象,凡是可能的地方,都有广告。
有钱的,广告进入人们普遍觉得是高档的地方,没钱的,地上也给你贴很多。
抬头不见低头见啊。
城市的血液里,铜色川流不息。
不知不觉,讨厌广告了。
所以见到涂鸦,很亲切。很个人,很随意,很自由,很有色彩,很有胆……大多数涂鸦,也不知道画些什么,只是见有些曲线很流畅,色块亮,刺你的眼。
我们是一直讲弘扬民族文化的,甚至把优秀文化的诞生过程叫做了“工程”。涂鸦,倒是给了希望诞生优秀文化的企图一个启示:没有差的,很难出现和分辨好的。在只有样板戏的时候,家家户户很接受啊,后来说是“三突出”,是模式化,后来看了好莱坞,突然发现电影原来是这样的,后来看了西方的很多现代小说,发现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
不是别人的样样好,自己老祖宗也有很多好东西。但老祖宗的,归老祖宗,我们还要有自己的。因为封闭,因为文化的断层,很多人不会写、不会画、不会拍、不会演,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继续。允许差劲的,给差劲的一个环境,比如许可街头艺术家、涂鸦者,就像现在网络的出现,一下子诞生了很多作家、摄影家、评论家,这些家可能是很差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很多人的激情投入,好的东西只能靠指令来期待。可御用文化、圈养的品种流传百代的,有多少?所以很期待一个城市能够主动地创造一个空间,这可能不需要花多少钱,而是提供一个环境,提倡多样,提倡丰富,鼓励幼稚的冲动,少下禁令,只明确几个不变的底线。这些都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