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赞成和反对的是一个重要氛围
花车巡游尝试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旅游节结束了对旅游节新产品、新做法争议的历史。争议和不同的判断每一年都在持续。
章谟德说,旅游节的举办始终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其间有过许多不同的声音、观点,争论的最大焦点是保持传统与不断创新。
许多人都认为旅游节要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要每年不断推新才能吸引人。章谟德表达了这样一个鲜明的观点:旅游节确实要创新,但一个节庆要保持持久的吸引力必须形成自己的传统。他说,上海旅游节要让老百姓记住,就要让老百姓知道他究竟是什么,不能今年是唱歌,明年是跳舞,后年是一场比赛……,这样一来没人明白究竟什么上海旅游节。必须有传统节目,一提到上海旅游节就能让人想到这个传统,想到这个传统就能想到上海旅游节。正是从这个思路出发,从1993年开始,上海旅游节将花车巡游确立为传统经典保留至今。
从世界范围来看知名的旅游节庆,都有自己的传统,比如奔牛、丢西红柿、背老婆,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明显,比如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元宵吃汤圆。众多的节日之所以能传承千年就是有传统的缘故。所以章谟德表示花车巡游这样的传统将一直传承下去,如果这个传统改变了,旅游节就变味了。
为了保持传统,旅游节组委会在反复研究后终于在2002年正式“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载体。此前的旅游节,从时间到地点再到内容都一直在变,几乎一年换一个地方,从人民广场到上海体育馆再到上海展览中心……老百姓一直无法形成固定的印象。
“三定”的主要内容是:旅游节开幕式巡游将一直在卢湾的淮海路进行,开幕大狂欢在南京路的世纪广场,闭幕则以世纪公园的音乐烟花为标志,中间再穿插花车下社区的巡游表演。而时间则定为9月中旬的第一个周六开始于黄金州结束前的一天闭幕。这样的时间选择一方面考虑到9月天气冷暖适中适合晚间巡游和狂欢,另一方面又兼顾到十一的黄金周假期老百姓的旅游休闲需求。
三定后,旅游节的基本框架没有动,对老百姓来说,旅游节的印象却越来越清晰。
上海旅游节在追求传统,同时,也在追求创新。事实上,上海旅游节一直充当着上海旅游创新的试验田,从这里走出的新经典数不胜数,玫瑰婚典、旅游纪念品博览会、国际音乐烟花节,这些都已成为上海旅游的经典产品。今年黄浦江上的灯光表演就将又是一大创新,如果成功,又将成为上海旅游的新产品。章谟德说,有些创新还是对传统细节的创新,比如黄浦的欢乐周活动,今年就首次将表演的内容和具体时间、地点提前确定下来以方便市民参与。
在上海旅游节的探索过程中,章谟德提供了一个重要背景:组委会的存在和运行,宽容的气氛始终存在。任何一种反对的意见,并不一定是错误的,任何一种赞成的意见,也不见得总是正确的。反对和赞同,不是影响决策的坚定,而是具有足够说服力的改变。
这样的气氛,造就了一个“留下市场,留下产品”的节日,造就了一个不是国际旅游节但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节日,造就了一个老百姓日趋认同的节日。
章谟德多次提及,实际上是旅游节本身教会了工作人员怎样办节。旅游节有许多规律他摸索了17年才略知一二,比如一定要有传承,但许多规律还没总结出来,这需要时间。
但无论怎样评价上海旅游节,上海人都理直气壮:上海旅游节从低谷中一路走来,缔造他的辉煌,像这座城市,充满活力,足够坚韧,也很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