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无道,就想起老祖宗的东西来,吹得神乎其神,定为传家之宝,天天供奉。因为过于为己所用,结果偷梁换柱,供坏了,一大家子群起而攻之,从神龛里扒拉下来,踩在脚底下,还叫它永世不得翻身。
掉了老祖宗的东西,自己也不能“无道”,因此出家门师夷人之长技,然后中国化。
······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情形大转:究竟是别人的东西,哪有自己家里的好啊。又想拿出来,弘扬传统。
有人就不高兴了:从宪政的角度讲,这是不对的。现在民主时代啊,怎么把“政教合一”又搬出来?当心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想拿出来的人也不高兴:这是我们自己的“道统”,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思想个性和精神创造力。再说,我们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总不至于昏头。
话说到这个份上,这台戏唱得就起承转合没有尽头了。
这些年来的祭孔,大概是一个这样的情况。
有人还批评,说是祭孔,实际上是“文化搭台,经济、旅游唱戏”,按我的说法,是靠老祖宗收点香火钱。
话虽难听了点,不过情况也确实如此。
要说知识分子,总是以思想取胜,往深刻里见功夫。不过我也难信,我们那么多祭孔的官员,真有“政教合一”的理政念头。说要政绩、摆功劳,那是到头了。还有就是出门老看见别人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当宝贝,心里不是味道:那肯定是好东西嘛。至于好在哪里,知道一些,讲不清楚。
我赞成祭孔,而且赞成政府出面。要政府不介入的想法其实很幼稚。政府不介入,祭孔祭得起来吗?新中国有过这样一个先例吗?想想这么多年来曲阜祭孔祭得多不容易!为啥,就是好长时间政府没有要人肯担待。有人提出,祭孔要在基础普及、深入研究上下本钱,那没有政府更不行啊。千万不要来深刻,说是怕“政教合一”,以我判断,你这教要合,政府还看不上呢。这当中也不是说一点风险也没有,但比起几十年前莫名其妙的批孔来,那不强百倍?
至于怎么祭,才祭出敬祖宗、得精髓来,那是另当别论。
比如,孔子是个教育家,今天在曲阜号令天下祭拜,理所当然。但要祭出精髓来,还得舍小利取大义。第一,离旅游远点;第二,离招商会远点;第三,离放焰火之类的娱乐远点。第四,千万不要祭拜时弄个假皇上出来(这样的话,人说你有“政教合一”的念头,那是说个正着)。拜先人,敬祖宗,这样的事情很严肃,动机应该很单纯,动作应该很单一,怎么可以乱来,弄得像庙会一样。别的不说,如果坚持年年祭孔,能够祭出个敬字,那是功德无量。在以祭祀等等为主的孔子文化节里,正正经经,把老祖宗的好东西细细掰开,让自己家里的人好好看,好好学。不是要办1000个孔子学院吗?先把曲阜的孔子学院办成天下一流,用孔子学院的素质教育,对抗一下现在的应试教育,让曲阜变成名副其实的儒乡。让天下的老师真正明白一个道理:求学,根本上学的不是工具,是做人的道理,是认识人自己的道理。这样的事办好了,曲阜的品牌会真正地成型。在这样的过程中,旅游、招商、娱乐不会没有吸引力,曲阜的家乡父老也会从中得益(得的是大益)。
曲阜要祭孔,从1984年就有这个想头了,今天做到这样的规模,不容易。为民族计,也为曲阜百姓计,路还需要走得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