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一座著名的国际化城市。整个城市坐落在连接着黑海和玛尔马拉海,分割着欧亚两大陆的博茨普鲁斯海峡的两岸。独特的地理位置、浓厚的历史沉淀,使它成为中亚、中东地区政治、商业的中心。在古罗马帝国的繁荣时期,君士坦丁大帝将都城迁到了黑海之滨、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并将它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土耳其人征得这座城市以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一直延用至今。伊斯坦布尔气候温和,色彩艳丽。城市大体有三个区域组成:欧洲部分金角湾南部的历史古迹半岛区、金角湾北部的加拉塔地区,以及亚洲部分的新城区。
?/P>
中国的宁波是大陆东部沿海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以其城市中心的三江汇集闻名于世。曾经考察过宁波,有很深的印象.初到伊斯坦布尔,发现两个城市居然有惊人相似之处。如果打开两地的地图,会发现无论水道的分布、城市区域的组成和城市的坐落方位,几乎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海与江的区别。
?/P>
伊斯坦布尔曾历尽磨难。公元前680年,伊斯坦布尔亚洲地区建立了卡其顿统治;公元前513年,被波斯人所控制;公元前227年,欧洲人的始祖开始在这一地区居住;公元前196年,划入古罗马帝国版图;330年,成为古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首都,基督教随之带入;395年,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1453年,奥斯曼人占领并建成首都,并逐步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1919年,被盟军占领;1923年,土耳其建立共和国,伊斯兰统治被废除。
?/P>
?/P>
老皇宫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皇宫,叫托浦卡泊宫,相当于中国的故宫,建成于1478年。皇宫建筑体现了游牧民族的风格,除了塔楼没有两层的房子,地毯和马赛克是装饰的主要材料。在皇宫不同建筑间穿行,没有惊讶,最多是对异域的新鲜感。在皇宫中,隐约寻到了中国的影子。古代中国的强大,影响是深远的,其中对包括土耳其在内的西域各国的影响。皇宫中收藏着许多中国自唐以来的瓷器,有些被放置在醒目的位置。这些瓷器,是不同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的。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服饰、兵器和日常用品似曾相识,那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族人使用的东西,与匈奴人、突嶡人、蒙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也许是历史上这些民族西迁留驻土耳其的结果。老皇宫无论规模和奢华,与同时期的中国明代相比,那要逊色许多,可以想见当时中国的强大。
?/P>
相距不远的新皇宫是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一任国王为自己新建的,又称多玛巴切宫,始建于1843年,历时12年。1938年被改成博物馆。宫殿极其奢华,外观设计仿法国的卢浮宫和英国的伯明翰宫,建筑用大理石从玛尔马拉海运来,雪花石从埃及运来,红斑岩从贝加蒙古城运来,室内装潢和照明由意大利和法国艺术家设计,据说共耗费黄金14吨、白银40吨。宫殿内的奢华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令人瞠目结舌。
?/P>
世界真是奇妙,强权也产生并留存艺术。该皇宫初建的时候,正是中国开始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年代。奥斯曼帝国的国王在奢侈的同时,客观上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假如同时代的慈喜到此一游,不知会有什么感受。是羡慕?是惊叹?还是后悔化在北洋水师身上的投资多了?抑或下决心再去建一个圆明园比拼一下?
?/P>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伟大的建筑。说其伟大,主要是指在它的身上叠加了多重文化。它始建于拜占庭时期的公元537年。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作为基督教教堂被使用了916年,又被当作清真寺使用了418年,一座有1400多年的建筑现在又成了博物馆。漫步其中,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当今世界又有哪座建筑留存至今又发挥着作用,应该是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