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货篇 |
先声明,这照片不是我拍的,是我从天上人间的blog里偷的,呵呵,贴这里直观一下。http://blog.sina.com.cn/m/tsrj,这是博客地址,直接贴这里,省得你们总问我,呵呵。
(引子)
前两天,网上见到木头同学,寒喧之后,发给我一链接,打开一看,是给他的“最爱”开的博客。博客里还有播客,这让我狠兴奋——能用视频看,比看字儿省劲儿多了,而且,效果直观,随时随地。
木头同学的“最爱”,叫“天上人间”——别误会,别往长城饭店和王菲姐姐那里想,不产高级攻关,不是浅吟轻唱。其实是一部叫《天上人间》的话剧。是我个人认为这几年来,最好的原创话剧之一。木头同学也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本行是电视台编导。可是,灰肠爱戏剧:这性情男人要是一恋爱呀,啥都舍得往外掏。所以木头为了这个最爱,撇家舍业的往里搭钱搭精力。
(一)
《天上人间》第一次面对观众时,是2002年,在大山子还要往北的一个画家村,免费看不要票。可台下观众对戏的反应让他们毛了:咋该笑的时候不笑,该哭的时候发木呢?而第一次在剧场公演,是在2002年十月的人艺小剧场,一出民间戏剧,没有政府扶持,没有炒作宣传,前六场戏只卖了2000块的票,平均每场观众六个人。演完的时候,演员站在台上谢幕,三面的观众席,有两面都是空荡荡的椅子。而他们依然,对着这些椅子,鞠躬。
但是他们坚持,坚持到后来,人艺小剧场里搬来几十个小马扎加座,依然人满为患。再后来的2003年,挪到北兵马司的青艺小剧场,找到更多识货的观众,口口相传的,还创下过那里的单场票房最高记录。
而我,第一次见木头同学,已经是2004年,当时《天上人间》在戏剧界,如日中天。可我们见面的地点,并不在剧场,而是在我家里。因为我们报纸要报道这个戏,可当时我还没看过。没看过,怎么下笔?就算批评都不知道从何骂起啊。
然后就接到导演木头的电话:我把录像的光盘给你送过去,你住哪儿?于是,他就开着一辆风尘仆仆的吉普,把碟送到我手里。啥话也没多说,撂下一句:你先看碟,看完了咱们再聊。然后嘱咐:你可一定要还给我啊,我手里就这一套。可直到现在,戏我都看过不下六遍了,那碟我也没还给他。
转眼2006。去年情人节,《天上人间》还在剧场演,今年情人节,就能猫家里网上看了。木头同学狠体贴嘛。
(二)
很多朋友问,这话剧到底讲了什么呀,你一个劲儿说好啊好的。我说,无非是讲了在重复的生活下,感情的诱惑和背叛。题材不新鲜,话题不新鲜,老生常谈。
可是剧本真好。演员真好。导演真好。这戏真好。不知有多少人受不了它的风趣幽默爆笑整场,也不知有多少人受不了它的言辞激烈愤然离去。有专业人士不完全统计,该剧至少每分钟会引起一次笑声,也有非专业人士完全统计,已有五对想要离异的夫妻看完该剧后放弃离婚想法,有一对交往多年的男女朋友看完戏决定从此只做好友。
这戏的广告语也狠耸动——“如果你想结婚,看一下《天上人间》,因为它是警钟;如果你想离婚,看一下《天上人间》,因为它还是警钟。”到今年,这话已经说了四年。
“为什么男人们自古就愿意和女妖、女仙的搞在一起?”
“女人如果没有放任自流,决不会给男人自由。”
“女人说她不在意,等于拿着小本做笔记。”
这些都是《天上人间》若干经典台词中的片断,而我,每次想起它,脑子里都会飘出戏里的一句歌词:遇见你,又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天边那一道注定消散的虹……
(三)
其实这戏,不适合让还在享受初恋甜蜜的人来看,一来,情爱的势利和现实,恐怕会让这些还从来没经历过风吹雨打的男男女女心生凉意;二来,不太相信从没有历经过伤害和背叛的那些幸运儿能真正把这戏看到眼里心里去。
那么,这样的戏什么样的人在喜欢?那些经历丰富,却依然简单的人;那些生性聪敏,却心无城府的人。这些人,踏步红尘万丈,历经情爱辗转,却依然心有净土,依旧心存朴素。
后记:其实这篇小文大部分都是去年写的,贴在我的msn
spaces里。今天翻出来,主要是想偷懒。偷懒之外,又觉得当初辛苦写的东西,是抱着狠认真的态度。不想忽视埋没了这认真,遂增补一二,再次亮相,权当复习。博客里有《天上人间》blog的链接,感兴趣的朋友去瞅瞅。而木头,还是开着那辆风尘仆仆的吉普,继续和话剧勾勾搭搭,去年,他整出了《天上人间二》,这次,他不谈感情,开始旁光看时弊了。
http://blog.sina.com.cn/u/4a6c2a1e010006ic 这是我去年拍的“天二”的剧照,呵呵。
后一篇:(杂货篇)喜事不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