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通常都不会比小说出色。当然,由极短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是例外(这时候也许并不能称为改编,而应称为灵感来源)。
电影无法超越原著,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电影很难重现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二是电影本身的时间限制,使得小说情节被大量压缩。
当然也有例外,《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例外中的一个。在这个例外中,电影和原著小说打成了平手,平分秋色。平分秋色并非意味着电影和小说都无与伦比,但它们都非常值得一读一看。
另外,《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的奥斯卡奖的争夺中输给了《阿甘正传》,这一次失利反而让这部电影在此后得到了更广泛的赞誉和关注(就像人们对待卡夫卡一样,人们总是喜欢给予已经错过的东西比它应得的更多)。
看完此书后对比电影,发现了很多不同之处,以下列出。
1。安迪在书中是一个小个子,正因为小,所以才能在最后狭窄细小的排水管道中逃脱。电影中的安迪个子不小,但是演员非常出彩,如果让我选,还是选tim演。
2。关于典狱长诺顿。是后来才来肖申克当典狱长的,并非电影中一开始就是典狱长,在描述中比前几任更贪婪,但是没有电影中如此穷凶极恶,(具体表现在对汤米的处理上,下面会详细介绍)所以书中最后他只是辞去了典狱长的工作。这样的结局没有电影来的有冲击力,让人爽。
3。关于知道安迪杀妻的真相的汤米。电影中被典狱长诺顿无情的灭口,而在书中却是个比较爽的角色,被诺顿用更好的监狱为条件不说出真相换到了其它的地方,正因为这个不同之处,使诺顿这个角色在电影和书的结局截然不同,剧情的张力也截然不同。
4。关于雷德讨论越狱的经验。书中提到了很多肖申克越狱者成功或者失败的故事,也是为了承托安迪的越狱而写的,更体现出了安迪惊人的毅力。由于考虑到电影的拍摄问题,这些都被省略。
5。先被假释出去的自杀的老者。在书中不是自杀的,是在忧郁中死去。书中并没有太具体的描写。电影的改编更具有影响力,对后来雷德被假释有前后呼应作用。
6。监狱警长哈力的结局。书中没有详细的结局,电影中是嚎啕大哭着被抓走了。
7。安迪把500美元塞在pp里带进了监狱,而后来雷德把安迪的故事写成文章也用相同的方法带出了监狱。这个电影中没有详细介绍。
8。安迪在监狱外的好友吉米。在电影中安迪在监狱外的假身份和钱是自己在监狱中利用帮监狱长洗黑钱的机会创造的,而书中描写的这些都是安迪唯一的好友吉米帮他的,在外面吉米也在不停的帮他上诉。这样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影更显示了安迪的过人之处,但是留下了:这样一个成功的银行经理,居然没有一个外面的朋友帮他的bug.
9。电影中安迪把警察支开,放音乐给大家听,最后被关禁闭。这个片段书中没有。另外还有比如雷德每年的假释会谈,等等都是书中没有的。这些内容丰富了电影,让电影更好看,剧情更丰满。
10。结局 。上面说到了典狱长诺顿的结局,原因是安迪把洗黑钱的证据都带出了监狱,最后把典狱长逼死了,而书中他只是逃出去了,并没有做这些。电影的这个结局更让我们出了口气,坏人遭报应,是应该的。另外雷德也被假释,然后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信和钱,结局就在他兴奋的向安迪方向前进中结束。电影的结局更加的唯美 ,两人在蔚蓝的海滩上相遇。。。。。。。。
总结:其它部分基本差别不大 ,总体来说,电影改编的非常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