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色拉寺听辨经

(2007-06-19 13:24:00)
标签:

文化

旅行

路书

拉萨

游记

派力奥

自驾游

西藏

色拉寺

寺庙

    “你在看辨经,看辨经的人在看你;你拍摄风景,也装典装点了我镜中的风景。”
   
    来到拉萨本打算媚俗的拜访一下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这本是我拉萨计划的全部了,但是却被家庭旅店老板强烈推荐来到了色拉寺。还没有弄明白什么辨经,便已经在色拉寺外听到了像打群架一样震耳的人声,进入寺院的后面,发现在一片树荫之下,近百名的喇嘛在争论着什么。他们的姿态非常有意思,一个人站着先是极其夸张的击掌后,然后连珠炮似的提出问题。只见坐在他对面的一两个喇嘛或对答如流,或面色凝重的沉思,总之那情形和综艺节目中的抢答环节颇有几分相似。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而所谓辩经,就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问答的形式来交流学习心得、领悟佛法。据说喇嘛们入寺后都是先学显宗再学习密宗。其中密宗主要以格鲁派规定的五部大论为主,学完这些经典通常需22至24年时间,通过辨经的形式,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和加深理解。“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对于我们这些外行,只能是看看场面。

在色拉寺听辨经
 
    辨经时候的动作据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对这些的了解,也是回北京后查阅网络资料才清楚的,比如比如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来开启智慧。
  
    高扬着的右手则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
 
    在色拉寺听辨经
    其实这些深刻的意义,也是回到北京后补课才明白的。当时只是看着热闹,看着这么多喇嘛叽叽喳喳,又是击掌又是争吵只是觉得好玩。我其实更关心的,是那些看辨经的人。
 
    辨经的院子里围了很多观看辨经的游客,也有不少的藏民。我觉得藏民们未必能懂得辨经的内容和意义,更多的是来感受一种虔诚之心和对佛法的向往。而游客们,或站或坐,这里又是很多人沉淀心事的地方。
  
  对于外国人而言,辨经的场景是捕抓到镜头里的特别素材,在内地人的眼中,辨经就是一种很奇特的宗教形式,而在老外们的眼里,也许也是一种特别的感受。
  
  其实,围观者里也有相对内行的,他们有的是来学习的,比如凑在一旁认真听辩的喇嘛,或者有着大师气质的出家人。
 
    各色各样的人聚集在原子的四周,在沸沸扬扬的人声中辨别着大智大慧。有几个人闯入了我的视野当中,一个是来自内地的女孩,她坐在我身边,仰着头仿佛要努力的听懂身边哪位喇嘛的言语,闪闪的目光吐露了她的渴求:
 
在色拉寺听辨经
 
    还有三位外国人,我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但是他们三个人的服装,身体姿态都是那么和谐,还有他们的表情都是那么的开心。我不由得再次举起相机,可惜我的nikon4500只有3倍的光学变焦,如果能再拉近一些,再拍清晰一些他们的表情就更好了!
 
在色拉寺听辨经
 
    最吸引我的是一位老人,从他黝黑的肤色和他投入的神情可以判断他是位藏民。他手中的转经筒已经因为他的专注而停止了转动,他坐在墙边,努力的探着头,想透过站在前面的人缝中看到喇嘛们激烈的争辩。也正是他让我相信:那些看上去很像在表演的喇嘛们,真的在说着人生的大智大慧。不然,一位这样经历丰富的老人为何还会如此的投入呢?
 
     在色拉寺听辨经
 
在色拉寺听辨经
 
    离开辨经的院子,我们进入色拉寺一个旁院。里面除了一个小小的佛堂以外,四周环绕的都是喇嘛的住所。相对旁边吵闹的院子来讲,这个小院显得安静了许多。向阳的窗户外有几盆开的无比灿烂的小花,一个汉语讲的很好的喇嘛坐在院子里享受的午后的沁凉。
    在色拉寺听辨经
 
    这位喇嘛为人热情,看我一个人走进佛堂。主动询问我来自哪里,还介绍佛堂中供奉的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僧人的友善,但是在色拉寺门外遭遇的停车收费员却着实让我们大跌眼镜。
 
    我们一行人买了门票,把车开到了半山腰的寺门外。由于进来时为看到有看车人,出来时便打着了车快速离开。直到感觉人有重重的拍打车窗玻璃,我们才发现后面一直有个藏民在追车。停车询问跟我们要停车费,停车场在售票处之后,我们以为买了票就不用交停车费。便多说了两句我们买票了,没想到藏民居然挥着拳头用不熟练的汉语说:“好好说,不然打架的。”见人家要玩命,我们也只得抱着破财免灾的心里交了钱。
 
    回来的路上,大家的心情都不怎么好。沉默了许久后,同行的一个哥们忽然骂道:操,这的人怎么这样!?其实,所有游览胜地周遭的人都差不多,不论是北京还是拉萨。商品经济改造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