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头鱼
大头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87
  • 关注人气:7,7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

(2009-06-13 09:33:02)
标签:

美国

探亲

纪实

旅游

分类: 纪实印象

在美国倒时差

   到美国三四天了,还没把时差调过来。白天犯困,特别是下午三、四点钟那个困呀,很难受。晚上又睡不着,在床上我异常清醒、转辗难眠,打开电视,全是英语电视节,索性就关了……
  一切都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公寓区是在树林里的,每天房子周围都能听到鸟叫。租住的公寓(两人合租的)内部设施很好,电器很齐全,冰箱、洗衣机、烘干机、一应俱全,两室一厅一厨两卫,带有阳台,洗衣间,储藏室……睡不着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外出走走熟悉环境,景色很是宜人,生态环境很好,……

    理论时区以被15整除的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7.5度,即每15°划分一个时区,这是理论时区。理论时区的时间采用其中央经线(或标准经线)的地方时。所以每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相差多少个时区,就相差多少个小时。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来得早。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提出日界线的概念。

    但是,有的时区的形状并不规则,这是为了避开国界线,而且比较大的国家以国家内部行政分界线为时区界线,这是实际时区,即法定时区。

    当从一个时区走向相邻的另一个时区,就需要将时间向前或向后拔一个小时。由于乘坐飞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跨越多个时区,因此会出现生理时钟和当地时间不一致的情况。

    人是有一定自身调能力的。因此,一般一、两个小时的时差在生理上并不会反应出来,如从中国飞日本(一个小时时差),或从中国飞印度(二个半小时时差)。但是,当时差达到六、七个小时的时候,在生理上的反应就比较明显了,如从中国飞欧洲大陆。(冬天七个小时时差,夏天六个小时)。当然,最具有挑战的时差是一天的一半:刚刚十二个小时!

    如中国飞美国东部。(夏天十二个小时时差,冬天十三个小时)。也就是说从中国到了美国,正当身体需要睡觉时(中国的半夜十二点),正好是美国的中午十二点,是不应该睡觉的时间。而到了美国的入睡时间晚上十点时,正好是生理时钟的上午十点(中国时间),又可能该睡却睡不着。由此可见,刚从中国到美国最难熬的可能是下午的那段时间,因为刚好对应在中国的深夜到凌晨——那是身体最需要休息的时候。而亚特兰大正处于美国东部时区(美国分四个时区)同中国差12个小时。

    那么应该怎么调节时差,使其对在旅行目的地的正常活动影响最小呢?具体怎么做呢?网上有帖子说,就是从出发前要做一个“晚睡晚起”的人,到了美国立刻变成一个早睡早起的人,从而尽量减少需要的生理时间调节的跨度。具体怎么操作呢?假设一个人正常在中国是12点睡,7点睡起床。那么他需要做这几步:

    1 - 在前往美国前的前几天,争取把睡觉时间延迟几小时,比如到2点,然后9点起床。做一个“晚睡晚起”的人。

    2 - 出发当天,无论飞机的时间多早,前一晚都不要提前睡,而是压到2点,这样,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正好可以补充睡眠。注意:有些资料上介绍飞行时不要睡眠,到“正常”时间才睡是对身体很不厚道的做法,飞熊认为不可取。事实上,只有多睡才能无痛苦地倒时差并对身体的损害减到最小。

    3 - 到美国后,当天尽量不要安排工作或旅游,到了下午一定会困了,因为这相当于是中国的后半夜,可以考虑美国时间下午6点睡,早上4点起,这相当中国的凌晨6点睡,这比来美国前的凌晨2点睡的作息时间只后推了4个小时而已。这个跨度非常之小,身体不会有大反应。当地时间第二天早上4点起来后,可以干些别的事情,然后8点钟正常出门去工作或旅游。

    4 - 在美国的第2天,由于前晚睡眠比较充足,一共睡了10个小时,因此到下午6点时不一定很困,可以考虑晚上8点睡,早上6点起床,干点别的事再出门。

    5 - 同理第3天,由于前一天有10个小时的睡眠,上床时间可以继续延后至晚上10点,早上8点起床,至此,生理时间已完全调节正常。

    上述方法的好处是每天生理时钟的跨度都不大,最多一天才4 个小时,所以对身体的影响不太明显。同时由于每天睡了10个小时,因此白天不会出现精神较差的状况。

    好的环境

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

大叶榕树(橡皮树)

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

花卉

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

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

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

一尘不染的花木

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

美国探亲纪实3-在美国倒时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