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销售经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员工出门就骂,什么狗屁销售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后这样报告给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根本无法卖给对方!
第二个员工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寺庙,并对主持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告诉他梳子对自己没用。那员工就说如果自己连一把梳子都卖不出去,自己就会立即失业!和尚听后大发慈悲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员工也来到一个寺庙,和尚说自己不需要梳子。那员工就对和尚说,来这里拜佛的人是不是都要心诚?和尚说是。那员工又说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那员工又说,很多香客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来到这里,他们已经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免费给这些香客梳理头发,那不就得到敬了?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员工也来到一个寺庙,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员工就说,如果庙里和销售公司战略合作,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的,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100把。
第五个员工也来到一个寺庙,对和尚说,你是得道高僧,书法造诣甚高,如果把您的书法能创作在梳子上,那就是人人都求之不得的“平安梳”、“善德梳”,送给香客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善哉!就买了10000把梳子。
最后销售经理总结:
第一个员工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用常理去考虑销售,这样是不适合做销售的。立即辞退。
第二个员工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
第三、第四个员工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第五个员工不仅能够让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而且还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自然就是销售冠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