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加爵的忏悔

(2006-08-20 06:15:37)
分类: 姚麦特别看点
马加爵的忏悔
    
两个月前我的身份是一名大学生,一名即将进入社会展示自己才能的毕业生,家人和国家都对我寄予厚望,但我当初怎么就轻易地毁了自己呢?那四名被害者也和我一样,家里都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和我一样经历了多少年的寒窗苦读,也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我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毁了他们呢?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事后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后悔啊,但木已成舟,我是无力挽回的了。我是想对整个社会说声对不起,想对那四名同学的亲人朋友说对不起,但你们会接受么?对于这么一个恶魔,你们会接受么?
马加爵
2004年4月6日

马加爵的忏悔永远无法弥补对四个年轻亡灵的伤害,永远无法对社会做出应有的交代。当然,最大的受害者不是我,而是四个被害学生痛不欲生的父母,而是马加爵本人最爱最爱的父老乡亲!马加爵用一个滥杀无辜结束了自己迷失的方向,用一个情绪冲动默读了“觉得自己活不下去”的,欲罢不能。但是,自己不想活不要紧而且也连累别人不能好好的活。当这种大恶被马加爵“恶从胆边生”释放出来的时候,就很快以冰冷的书本所言那样,以几何参数肆意增长了。

情绪冲动的马加爵没有感受到自己对伤害生命时应持的谨慎与恐惧,对生命没有一点点敬畏与怜悯,因为对自己生命的不重视,所以导致对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视。所以拿着冲动而失控,完全想不到自己的冲动会对多少人造成伤害,更不会想到受到良知的处罚。

马加爵缺乏对自己未来的担心,也缺乏对他人的责任与宽容,更严重地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的追求。平时,他缺乏与别人交流和沟通,他不知道怎样处理人际冲突,以及怎样寻求帮助,更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自己始终有种“绝望感”,始终有一个“杀人才能解决问题”的定时炸弹,他抱这这枚“炸弹”怎么能茶饭香?又怎能寝能眠?

因为玩牌时拌几句嘴就要杀人泄气,病态的马加爵早已失去了自我行为的能力,他的性格,他的封闭,他的不能与人沟通,早已把他逼上了绝路。马加爵满脑子充满了恨,像一个断线升空的气球一样,随时都可让自己爆炸。至于后果是什么,马加爵根本没有去想。就连一个上小学的孩子都懂得“杀人偿命”的一条简单道理,为什么马加爵这位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的栋梁之才偏偏就不能想到呢?他又为什么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杀人的筹码呢?他为什么就不能想到对社会、对其他人、包括对自己心爱的亲人会造成多大的悲剧呢?

马加爵说,自己杀害同室同学邵瑞杰的时候,邵瑞杰的眼睛突然睁开了!马加爵赫然感到了五雷轰顶般的恐惧,但这种恐惧又被他变态狰狞的心理一闪念间冲走了,他迅速举起了滥杀无辜的凶器,把自己砸向犯个不可饶恕的社会罪人。

马加爵的心理始终被压力包围着,他是比任何人都活得很苦恼的,他在杀害四个大学同学前早就想了断自己,可是,他始终找不到说服自己对自己下手的理由。马加爵也不应该是一个人人所斥的邪恶之人,在做案之前,他仅仅是一个缺乏自信、性格封闭的孩子。他和当今大学的很多学生一样,也迫切追求自己的成功与生命的快乐,他也曾经是个胸怀大志之人,就在马加爵做案后逃跑的日子,他的父亲马建夫亲笔写下了他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你平时都说长大了要报答父母恩,你从小就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们相信,你不会让我们永远去承受这种痛苦的。

马爵给我们的社会责任与大学教育永远承受这种痛苦。

大家最关注的莫非就是,马加爵这么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为什么仅仅因为一点小摩擦要凶残地把4名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杀害?马加爵是一个有人格障碍的人,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容易与生活琐事斤斤计较,他偏偏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根短板,偏偏一个人脱离群体躲藏在书本与网络的象牙塔里封闭自己,变得同学关系更难融洽。平时,他一脸冷酷很少见笑容,给人难以接近的印象。一方面,他的性格扭曲分裂,内向孤僻;一方面,他的心理叛逆不羁。他特别爱好上网与看黄色武侠等影片,随时用这邪恶力量将自己引火自焚,修炼成魔。

寡言少语的马加爵也曾试图改变自己的孤僻状态,也曾想自己能融入同学群体,然而,他的有心改变往往弄巧成拙。他开始怀疑一切,开始神经兮兮。有时,他把同寝室的笑声引以为是对自己的存心嘲弄,他在失衡的心理上涂抹着室友越来越多的不是和怨恨。最终,马加爵将四位同窗祭上了一把扑克牌。

马加爵给社会造成的影响除了震惊之外,也让学校教育更加不可忽视。现在的网络世界很容易让学生误导于色情、暴力的刺激中,久而久之就会脱离社会现实,淡化周围的人际关系与友情亲情。马加爵本身是一个悲剧,他悲剧的最本质特征是人格扭曲。当以引起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外,我们再不能沉浸于过去那些居高临下、僵化的书本模式了,我们必须在抓重法制教育的同时,更加抓重人性教育,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意识,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让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贴近时代、贴近当今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除了接受知识外,还要学会怎样去做人,怎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格和健康心理,从容面对自己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