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企业家的佛缘

(2006-09-12 11:01:59)
分类: 姚麦特别看点
一个企业家的佛缘

中国是个文明的国度,中国历史上的老子、孔子、庄子、孙子等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思想至今指导着世界的发展。他们的思想在为人处世、商海沉浮深远影响了千代万秋。老子的哲学被日本与韩国的企业家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他就率先把老子的哲学运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进而成长为企业独一无二的企业管理哲学,老子哲学在企业运行中的思考,做企业就是做人,就是为了给社会做贡献,就是“无为而治”,就是“上善若水”才能得到融通,只有这样豁达的企业家,社会才会回报给企业以天长地久的荣誉和财富。

松下幸之助说:“如果公司的产品像自来水那样丰富而廉价地供应人民随意取用,这应该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他的义务和使命。因为,我们的社会所给予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在克服贫穷,造福社会,为人民建立幸福的乐园。”

中国企业家薛永新先生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循环水的企业发展道理”,他将自己企业累积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捐助社会造福工程,资助“美好家庭”评选,举办“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家庭文化知识大奖赛”。之所以出手这样大方,用薛永新自己的话说就是“向那些修赌城、建妓院者的的企业家的一种文化抵制,恩威公司所倡导的是一片净土,让世界人在这里将思想冷却一下,顿悟自己的人生。

瞧着薛永新红褐睿智的脸庞,我始终没有弄懂他一个民营企业家在自己繁忙嘈杂的企业运转过程中,从哪里搬来的如此深奥的大道理。随着我对恩威集团近10年的跟踪采访,终于发现了恩威集团成功发展与顺利运营的奥妙。

九死一生泄天机,艰难创业遇佛缘

孟子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肌肤,空乏其身,以增其所不能。命运注定薛永新创业必经七迫八难:薛永新小学毕业就因为家庭含富农成分被迫辍学;从15岁起就充当篾匠、石匠、木匠背井离乡闯荡江湖;人说三十而立,32岁的薛永新还仅仅是个建筑小工头怎么也没有感觉到立起来;薛永新与他的创业梦想一直跌跌撞撞内忧外患。薛永新为此显得筋疲力尽。
痛苦中的薛永新思考起了佛,他想削发出家远离世俗和苦难。这段时间,薛永新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有缘之人李真果——一个民间的草药医师,一个胸怀大道的智者。李真果给薛永新启蒙的方子乃是一首打油诗——
顺天是福,逆忤是祸;
度时审势,自然安乐。
学好得好,病愈饥饱;
古今劝救,宽仁厚道。
大家本分,国家和谐;
天地清净,世界和平。
李真果说:“顺天就是顺其自然,一定要同自然和睦相处,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友好相处、互惠互利,社会才能平安无事,人和人之间才能没有竞争搏斗。”
李真果对薛永新的人生与事业起到了决定性的转折。李真果告诉薛永新:“一个人没有经历过七苦八难,就难于去做人上之人。”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多次躲过九死一劫的薛永新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也认真思考了自己的“创业之道”,他决定不放弃自己的人生事业,不放弃自己带领公司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决心。
人生的曲折和坎坷是造就本人幸福与成功的天然因素,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意识不到成功的难度,犹如一个人的一生,过于平坦了反而不好。日本战国时期就有位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叫山中鹿之助,他就害怕平坦的人生会阻拦自己的远大理想,他就经常对天祈祷“请神明赐给我七难八苦”。听了鹿之助的话,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就去请教他,鹿之助回答说:“一个人的心志和力量,必须在经过许多挫折后才会显现出来,所以,我希望借助各种困难和险厄来磨练自己。”
人的失败原因主要分为二种条件:一种是在春风得意中丧志,另一种就是在困难挫折中丧勇。面对人生路上的过多挫折,没有办公司的薛永新曾经想过出家远离红尘的念头,当时李真果就生气地告诉他:“你想逃避社会,逃避一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咋能逃脱呢?天生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要尽忠行孝,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在人生的旅途中,李真果教化薛永新:“学好得好,做好得好,想好不得好。人要不乱想、不乱爱,人生才有坦途,事业才有所成。”李真果给了薛永新在生活与事业中拼搏的勇气,更大的教化了薛永新如何做人的道理。在李真果思想的指导下,恩威集团奇迹般地迅速增长:由最初年产仅有30万元的化工小厂一举发展成为现今10亿多元的企业集团。恩威集团的名字也是李真果一手炮制的:“恩威恩威,天恩地威,就用它做工厂的名字好了。”

薛永新就是以自己的佛缘来看待人生与企业经营,按照对佛的理解,薛永新认为自然规律就是人生之“明”了,人生能充分利用且发扬自然规律,那么也就得到人生的“智”了。所以,薛永新概括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来归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来归正企业的经营谋略。

根据自己对佛的理解,薛永新认为这“智”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明智,明智地看人,明智地处世。这“智”就是善知他人,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那么,再从“知他人”的长处回到弥补自身的短处而做到自知,这就是“明”了。由此看到,自己战胜他人并不一定比他人强好多好多,而是时刻谦虚冷静,时刻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先战胜自己,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强者。这样自会做到“知人”和“知己”,故能“胜人”、“胜己”,日积月累,成为智慧者了。

弘扬国粹推崇佛学,济国救民企业善缘

有人断言:一个民营企业不惜代价用巨资宣传佛家思想,无外乎想拉拢企业人气,再说,这样的思想怎么能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相融合呢?薛永新孤注一掷地追求佛家思想,他失败是迟早的事!

我们先不追究这位优秀企业家的断言如何,在此,我先提一个商界人士为激励自己上进而常讲的故事:有一天,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中国商人来到马可波罗,品尝在中国被津津乐道的马可波罗的萨饼,他说,马可波罗的萨饼虽然好吃,但是中国传统大饼的孙子呢!人们听起了他的故事:当初,马可波罗被中国的大饼所吸引,决定回国引进生产,但他在回程中忘记了中国人做馅饼包馅的方法,竟然粗心大意地将馅放在了大饼的外面,不料,他这一粗心大意,反而弄了个世界新发明,于是乎,马可波罗的萨饼不仅迷惑了所有的外国人,更加麻痹了一些中国人。

抛开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烟云,我们不难看出,就因某些人心理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颇观点,致使自己祖先创造的灿烂历史文明只能眼睁睁成为尘封的“遗产”,没有被后人继承利用。或者被其他人挖去,反过来讥笑我们。这正如我们的祖先最先的四大发明,反过来我们比美国、日本等落后了100年。这就是自己眼里的废铜烂铁到了别人的眼里就变成了法宝。人家到中国旅游了一次,就把中国文化满脑子装了回去,过后在自己的公司大张旗鼓地运行中国式文化管理。从聪明的松下身上,反过来看我们国家的企业家们有几个不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祖先的“遗产”一片一片的被人剥走呢?这样的思想意识能不落后吗?

薛永新凭佛缘给自己的那份灵感,一如既往地在企业提倡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把佛学道学等民族文化精华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不是薛永新及我们现代中国人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几十、几百年来中国充满痛苦与反思的心路历程。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对恩威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这些优良传统文化在企业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企业是具体的行为,不是空洞的理论。薛永新将佛学道理道家哲学运用在企业经营管理,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

古人常说计谋,所谓谋,就是谋大局、谋大事、谋大势,谋就是战略问题,有谋无计是空谈,是空想主义;有计无谋,那是鲁莽之辈,是左右摇摆,不可能达到某种理想和目标。

企业是社会中的一个经济实体,它生存于现实社会中,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活动。它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生产产品,再通过批发、零售等手段,把产品销售出去,让回流的资金带来一定的利润,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逐步扩大再生产。但是,社会却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结构,而是许多人、事、物交织在一起的有机的复合体。一个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就是一个具有极强浸润力的社会现象。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它可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能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阻拦与限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一个文化群体,一个精神团队。

薛永新关注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这样,既符合公司本身的发展,又树立了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美国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伍德鲁夫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人。只有心正,才能把企业家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个人跳板,才能把赚钱当作太阳底下光明正大的事业,才能脱离越干越蠢的企业运行轨迹。”

当薛永新多次受到坏人威胁时,有人劝他找几个保镖,薛永新却说;“我无私无欲,自然就无畏于人,要保镖干什么?”薛永新“清静无为”办企业,他的企业就兴旺发达;薛永新“上善若水”对待财富,恩威公司的财富反而源源不断而来。一个佛缘,使得薛永新精神境界发生了质的飞跃与升华。

巨人集团、三株集团等中国名噪一时的企业或企业家,被人称为红极一时的“能人经济”现象,转瞬间,他们就落潮一般地迅速凋零。曾经有多少“巨人”、“能人”几乎一夜之间爬上了富豪榜,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转眼工夫又消逝得无影无踪。像流星一样在中国民营经济史上划了一道短暂地令人遗憾的弧线。恩威集团近20年的风雨创业路,虽然也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波折,但总的来说,恩威集团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与强劲的发展势头,怎么解释恩威集团的这种“长青现象”?天道无亲,常于善人。从恩威集团最初的“恩威恩威,天恩地威”到薛永新一直坚持的“无为而治”看来,恩威集团就是“植根民族传统文化,立足服务社会大众”一心行善种善的善因善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