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婺源游山玩水

标签:
婺源游山玩水一本书方跃明 |
分类: 文园夜读 |
带一本书去婺源游山玩水
何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70319/13.jpg
动车开通以后,从我居住的海滨城市厦门直达“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只需4个小时,非常便捷。因此,越来越多的厦门人“私奔”婺源赏油菜花看徽派建筑。朋友们行前做攻略常向我咨询,我建议他们不妨读读 方跃明先生的散文集《和云一起栖居的地方》。这是山东画报出版社推出的《琅嬛文库》第5辑中的一种,收入方跃明先生12篇徜徉婺源名山与名村的系列文章,材料详实,体验真切,叙述温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是对婺源地理形胜的准确概括。多山的婺源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30多座。据说这里登山爱好者特别多,痴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跃明更是做梦都在山路上暴走的驴行一族。他心高气傲,这山望着那山高,登罢此山思彼山,“踏遍青山人未老”,下山后还不忘用文字忠实记录下自己的登山路线、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史料数据及注意事项,给后来人插一杆路标。
本书收入了他的多篇登山之作:《神奇大鄣山》、《五龙山的面纱》、《凤游山寻踪》、《石耳山散记》、《三上高湖山》、《灵山纪略》、《和云一起栖居的地方》……文中所记大鄣山、五龙山、凤游山、石耳山、高湖山、灵山等,都是婺源境内有高度、有风景、有历史、有故事的名山,其中大鄣山是婺源人眼中“县龙从此发脉”的“神山”,凤游山是婺源最早有宗教活动的道教名山,灵山是唐朝国师何令通晚年隐居修行的佛教名山,而旧县志只用17个汉字轻描淡写介绍的五龙山则是驴友们新发现观赏拍摄杜鹃花的最佳去处。游人循迹前往,一路领略青山绿水、古道新花,在得着身心愉悦的同时,想必也会对筚路蓝缕的先行者心存几分感激呢。
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千年古村落遍布。这是考察婺源徽派文化最值得关注的部分。那些“到此一游”的客人青睐的是江湾、篁岭、汪口、晓起、李坑、延村等开发成熟的景区,而方跃明更关注山坳水畔游人罕至的原始古村落。
《莒莙山水澜》一文介绍了距县城70公里的一个以莒、莙两种植物命名的千年古村,它是徽州人藏风蓄气隐而不露村基布局的典型代表,若无村人指点,外人经过村口也难发现里面居然藏着100多户人家。现在虽然通了简易公路,但绝大多数本乡域的人都没到过,更遑论外地游人?
在《桃溪流韵》一文中,方跃明徒步漫游构成历史上著名的“十八里桃溪”的豸峰、孔村、坑头等潘姓古村落,村史上不但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荣耀,还有“二科六举人,两榜四进士”的传奇。据方跃明查阅史料得到的数据,桃溪潘姓历史上出过15名进士,23名举人,75名七品以上官员,其中尚书5人,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各1人,存世著作多达156部。
历史文化如此厚重的古村落,在婺源也不多见,但却因交通不便,游人踪迹难至,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我是到过莒莙与桃溪的,甚至随当地朋友探访过更偏僻的何田坑与古蜀地,那种心灵的震撼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
驴行客方跃明对婺源的山水、村落有自己的认知。在他看来,婺源的山,平和而不冷峻,繁茂却不失雍容;婺源的水,清冷而润厚,优雅却不张扬;婺源散居在各个旮旯里的大小村落,含蓄、包容、谦和,无一不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睿智。这是他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判断,带着他的书去婺源游山玩水,必将收获意外惊喜。
顺便说一句,带一本书去婺源,除了《和云一起栖居的地方》,还有洪忠佩著《婺源的桥》、方跃明著《婺源美食》和卜永坚、毕新丁编《婺源的宗族、经济与民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和云一起栖居的地方》
著者:方跃明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
时间: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