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违”是城市“毒瘤”

(2014-06-13 09:09:54)
标签:

两违

建筑

治理

法规

时评

分类: 功夫茶语

“两违”是城市“毒瘤”

 

 

 

一段时间来,我市各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集中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合力依法拆除“两违”建筑,狠狠打击了各类“两违”行为。随着一批批“两违”建筑物被成功彻底拆除,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得到有效推进,多处被违建长期占用的政府收储用地也顺利腾出。

“两违”(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市各区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网上搜索各区在专项行动中拆除“两违”建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翔安区共查处“两违”建筑1011处,拆除面积达12.8 平方米;同安区拆除违建1013宗,拆除建筑面积35.9万平方米 集美区拆除违404起,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海沧区拆除“两违”建设268拆除面积14万平方米;湖里区普查违建面积15万余平方米,已拆除面积13万余平方米;思明区拆除违法建设923处,总面积12.6平方米这还不是最新统计数据(有的区统计数据截止5月中旬),可见问题的严重程度。

应当承认,“两违”建筑的大量存在,与法律的不完善、城市规划的相对滞后等有关,相关职能部门执行法规不力甚至不作为也难辞其咎。历史遗留问题要正视,但城市发展也是势所必然。随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实施,大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项目等待推进。“两违”建筑“四处开花”,不仅影响城市规划和市容市貌,而且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积重难返的困难局面,集中开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两违”建筑的治理力度,确有必要。只有集中力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甩掉沉重的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两违”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毒瘤”,此次我市“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普遍叫好。现在的问题是,历史遗留的“两违”建筑集中拆除之后,如何持续强化部门协作,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推进“两违”治理规范化、常态化,始终保持打击“两违”高压态势,坚决从源头遏制“两违”案件的新发。翔安区遏制“两违”重教育、11万封信进村居的做法值得重视。实践反复证明,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式是无法根除“两违”毒瘤的。只有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城市规划的同时,大力加强教育引导,加大联动巡查执法力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对新发现的“两违”建筑露头就打,坚决查处,才能控制“两违”建筑蔓延。如果只刮“一阵风”,接下来还像过去一样监管不到位,执法不力,“两违”建筑很快就会死灰复燃,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这样的“学费”不应该再交了。

                 (刊2014-6-13《厦门日报》评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