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流: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文章
(2013-08-06 12:35:52)
标签:
书评西流何况文园读书记文化 |
分类: 信息通报 |
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文章
何况兄行伍出身,军艺毕业,是莫言的小师弟,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写小说,写散文,也写报告文学。我读过他的小说,虽然不多,但一篇《伐檀》即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这篇写经济大潮下乡村精神家园失守的小说,尽管何况自谦主题先行,有概念化倾向,但布局得当,人物生动,亦算一篇佳作了。读完他的散文《隐痛》更是让我对他肃然起敬,在这篇写父亲的散文里,何况柔肠百结,欲说还休,那种疼痛感写得荡气回肠,让人动容。他的报告文学我没怎么读过,但是一本《开埠》即为他赢得首届鲁迅文学奖,则是众人皆知的。
以我之见,何况兄有这样的才情不继续写小说、散文真是可惜了。但也许不,谢泳先生在何况兄的新著《文园读书记》序言里就写道,小说诗歌极难有成,就传承久远论,何况的掌故笔记可能还要远胜于他早年的报告文学。如此,何况选择写掌故笔记类的书话倒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只是不知,这是何况兄的刻意选择,还是不得已为之?
何况兄喜写书话,应是其爱好读书的副产品。何况兄爱书成痴,是厦门有名的书虫。在《一个遇难者的故事》里,何况写道厦门岛上另一个有名的书虫张云良一次向他感叹,云南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的“拉丁美洲文学丛书”,他独缺马尔克斯的《一个遇难者的故事》,何况回家一找,竟然一眼就在自家书架上找到。张云良闻听大喜,断言这很有可能是厦门唯一的一本,于此可见其藏书之丰。吾知何况喜读沈昌文的《八十溯往》,在京见到一册签名本,价格翻番,问其可要,其毫不犹豫拿下,于此又可见其嗜念之深。
何况兄虽喜读书,但并不喜高头讲章,按其原话,即“做不来正经学问、平日只爱翻闲书”,从他书中罗列的书目可以看出,确实“闲书”居多。读闲书读的就是个趣味,这也是我和何况能引为书友的一个重要原因。何况虽混迹官场,但如谢泳先生言,“人在官场,身上却无官气。”这个没有官气,得益于“读闲书”者多少,恐怕只有何况自己最清楚。
文人多事,读过了不尽兴,往往还要发点感慨、涂写一番。何况这本《文园读书记》里的文章大多也都是读书后的产物,以前习惯叫做“读后感”,现在流行叫“书话”。按晦庵的界定,书话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何况倒都做到了。
书共分四卷,卷一类似资料的汇编,谈作家与音乐、与酒、与笔名、与闲章,谈文人的书房、文人的自我标榜,都是读书人喜好的那口,读来真是美不胜收。说起来这类文章,看着好写,其实却难,除了要有大量的阅读垫底,要有好的记忆力,还要肯下笨功夫,最重要的是还要写出自己的面目,还得写得足够有趣。何况的这类文章,往往是由某类类书生发,比如写作家与音乐是因为读了陈子善编的《雅人乐话》,写作家的笔名是因为读了董宁文编的《我的笔名》。读完何况这些文章,我总在遗憾,下次这些书再版应把何况的文章冠在前面作序,但又一想,读了何况的序,谁还有耐心再把那些文章读完呢,因为精华都在何况的序里了。卷二类似考据文字,但且看何况考据的都是些什么内容:扶植莫言的伯乐们、舒婷原是世家子、鲁迅醉酒、屠岸与郭风的水仙情、《八十溯往》里的“八卦”,原来何况醉心的都是这些八卦内容。但说来无聊,实则有趣,因为所谓的“掌故”,其实就是八卦。卷三算是游记,但也大都不离书,途径宁波,只停留两三个小时,还要去天一阁看看,真是书生本色。卷四是具体书评,关注的也多是“活色生香的尚书吧故事”,想在何况这里找到点让人正襟危坐的东西,还真不容易。
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文章,可能是何况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他常挂在嘴上有句口头禅:“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可以看得出他对这种意境的向往,也可以算作他的人生格言了。但这话听着雅致,怎么总感觉有股读书人的酸腐味?不过,只要能自得其乐,那又有什么呢。
《文园读书记》,何况著,海风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36元。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a35670101b9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