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龙年春节微博
(2012-02-06 23:27:52)
标签:
回乡微博春节龙年旅游 |
分类: 游荡四方 |
我的龙年春节微博
1
年假第一天从厦门飞往上海,在云层上读《顾随诗词讲记》,里面有一句话说:“最会讲笑话的人是最不爱笑的人,如鲁迅先生最会说笑话,而说时脸上可刮下霜来。”合上书,在脑子里把周围的人梳理一遍,真是大致不差。这样的人,大多抱有一颗寂寞的心。如果他是诗人、作家,写出的作品恰恰是热闹热烈的。
2
在苏州过年,窗外的鞭炮声彻夜响个不停,渲染出浓浓的传统年味。这才是中国人过年的样子。不像我长年生活的厦门,坚持不懈禁炮,违者重罚,甚而至于拘留,导致市民冷冷清清过大年。文明是文明了,但中国人过年的趣味也被剥夺了。一禁了之的懒政思维真要不得。
3
大年初二一早醒来,赖在床上闲翻书,真应了“开卷有益”的话,不经意得知写《阅读的故事》的唐诺原名谢材俊,是朱天心的先生,朱家一门两代三人都是好作家;又得知上海著名漫画家詹同,原名詹同渲,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孙子,从祖籍上说应是我的婺源同乡,有书说他祖籍广东南海,严格讲是不准确的。
4
大年初二逛苏州,先逛女儿眼里苏州最有范的平江路,再逛脚尖碰脚后跟的观前街,然后赶往人民路苏州古旧书店,在店员再三提醒要下班的匆忙中,五折购得尤振中等编著的《明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前年就曾在这家书店见到此书,当时不知何故未收,不想时隔几百天再来,这本只印两千册的冷书还等着我!
5
下午独自逛人民路苏州古旧书店和观前街淘宝园书店,五折购得《东亚海域一千年》(陈国栋著)、《去东方,收获灵魂》(周宁著)、《乱弹琴》(辛丰年著)等十本书,其中四五本是为我下一部书的写作准备材料。
6
喜欢@阿勒泰的李娟的散文,昨天在苏州古旧书店淘到李娟的早期散文集《九篇雪》(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疑是她的第一部作品集,当即拿下。这是“住居新疆丛书”中的一种,主编刘亮程说,只有像李娟这样的山野女孩,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才能写出《九篇雪》这种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7
下午由苏州驱车去常熟虞山看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可绕着虞山转了一圈,登了孔子门下十哲之一言子(子游)的墓道,看了翁同和的墓园,就是不见钱和柳的影子。向多位本地人打听,无人能指路。后来终于在虞山南路一家路边小店打听到大致位置,来回寻觅多时,总算了了心愿。不知为何连个路牌都不肯给他们?
8
去常熟虞山看了钱谦益墓和柳如是墓,寻找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墓地的简陋透出凄凉,以至于一路听我普及“钱学”、“柳学”的几位晚辈,对钱和柳的文史地位产生了怀疑,说,他们真像你讲的那么有名,他们的墓地就不会这么小、这么荒芜、这么难找。我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们。常熟人对待历史人物太刻薄了。
9
夜里十点十七分携女儿由苏州乘K8418次列车夜奔黄山。行前给在黄山工作的柳姓朋友发短信说:女儿想登登黄山,看看宏村。柳姓朋友的回复干脆利落:没问题!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朋友为你安排好一切,心中会充盈着一种幸福感。有朋友真好!
10
黄山是我从苏州到婺源的中转站。那天下雨、下雾,黄山上不成,朋友安排看了棠樾牌坊群、花山谜窟和宏村、西递。花山谜窟成因至今是谜:谁有能力挖那些洞窟、挖那些洞窟用来做什么?山环水绕的宏村则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及集大成者,南湖、月沼、穿村而过的明渠暗沟构成复杂水系,给宏村增加了灵性。
11
回到家乡,时刻被浓浓的亲情、乡情所笼罩。家乡老人听我能说一口流利的方言,很感欣慰。我说,家乡老话说,丢了家乡口,不如守家狗,我还要做人的啊。事实上,方言是一种文化血缘,是融入血液中的东西,即便多年不说、不听,一旦置身特定环境,瞬间就会被激活。
12
远游者春节回乡,总要喝许多酒。有次我对灌酒者说,不能再喝了,再喝就要醉了。他直直白地说,继续喝,就是要喝醉,回家来不醉,你要到哪里醉去?另一位说,应该把"最美乡村"改成"醉"美乡村,多有诗意。呵呵,醉在如诗如画的徽州乡间,当然是想像中一件很美的事,但在现实中,还是少醉为妙。
13
我对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无比热爱,每年总要回去走一走,接接地气,但若让住惯城市的我现在回到山村长期生活,不仅不习惯,简直就是受不了。乡村卫生条件太差,晴天灰尘四散,雨天两脚和泥,听人说话如闻惊雷,洗澡如厕更是考验。城乡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无人敢信,终有一天能实现城乡一体化。
14
莫名其妙发烧、咳嗽,整日昏睡,连读书的力气似乎都没有了。这是回老家胡吃海喝、睡眠严重不足的综合反应。每次都告诉自己要节制,要按时作息,但一见到儿时的同伴,就情绪激荡,就大杯喝酒,大口吃肉,彻夜长聊,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结果是体力透支、体重超支。验证了一句网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