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名售书

(2010-08-04 15:58:55)
标签:

新书发布

签售

北京图书大厦

文化

分类: 信息通报

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名售书

 

 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名售书

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名售书

7
30
下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在西单北京图书大厦一楼东厅举行“学人随笔”丛书发布会。这套丛书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的《一年之痒》、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泳的《厦门集》、我(何况)的《把名字写在水上》、南宋的《随遇而安》、李村的《前人后事》。5位作者中,谢泳、李村有事缠身走不开,只有我和张鸣、南宋应邀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邀请了人民日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晚报、购物导报、网易读书频道等近二十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到场采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马汝军率丛书策划郭银星、责任编辑李玉莲、于淑敏、陆源等到场助阵。我的军艺同学王大亮、毛建福、李玉谦、欧阳青、川妮、王海英和我的博友京兰友夫妇,也冒着酷热前来为我加油鼓劲,王海英还现场为我送上美丽的花篮,京兰友忙前忙后为我拍照,让我感到友情的温暖。

戏称自己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末席编辑”(与“首席编辑”对应)的李晓全程主持了新书发布会。笑容灿烂的李晓简要介绍了丛书策划出版的经过、出版社对这套丛书的定位和丛书第一辑5位作者的基本情况,然后把我们3位出席发布会的作者一一介绍给媒体记者和现场读者。名气最大的张鸣教授率先亮相,我和南宋紧随其后。根据发布会的安排,我们依次作了发言。

我的发言大意如下:

丛书名为“学人随笔”,但我不敢称为学人,充其量算个业余读书人,拙著列入“学人随笔”丛书,我深感惭愧。我的责任编辑李玉莲博士宽慰我说:学人也可以理解为好学之人啊。老实说,没有李博士这句话,我恐怕是没有勇气从厦门飞来北京参加这个发布会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同志为这套“学人随笔”丛书操办了这个高朋满座的发布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大热天的来出席发布会。我们因为一套新书欢聚在一起,真是让人高兴。我的高兴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见到了张鸣教授。我是张鸣教授的粉丝,不久前刚读完张鸣教授的《北洋裂变》,还在厦门晚报撰文推荐了这本用新视角解读五四的好书。今天能与张鸣教授坐在一起,回去可以好好喝一杯了。

说起来,我对北京不陌生,1993年,我来到坐落于北京魏公村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求学,在北京过了几年难忘的学生生活,毕业后也常有机会来京公干。所以,北京有我不少的同学和朋友,今天就有不少同学来给我捧场。

读书和写作是我平生最乐意做的两件事情。但这两件最乐意做的事情,我却只能在业余时间做。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穿了近三十年的军装。四年前转业到地方工作以后,我成了一名必须按时上下班的公务员,从事与民生最贴近的工作。但不管工作压力有多大,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有人问我,稿费那么低,你业余辛辛苦苦写作到底为了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以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话说出了我的心声。他说:我们写作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对我而言,阅读和书写是我活着并且感受到生之快乐的重要理由之一。这本《把名字写在水上》,就是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三年间,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的短文的首次结集。

有人对《把名字写在水上》这个书名提出质疑,其实,这不是我的发明。书名《把名字写在水上》是书中一篇读书笔记的题目,这篇读书笔记记录了我读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的感想。文靖在《上学记》的《后记》中引用了何兆武先生的一句话:“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何兆武先生的这句话其实另有来历,那就是英国杰出诗人济慈的碑文。济慈的碑文是诗人生前自己拟定的,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我觉得,人生短暂,不要着意于把名字写在碑上、沙上还是水上,只要认真生活过,就好!我喜欢这句话,所以在编这个集子时就随手把它拿来作了书名。

这部随笔集,收入了我在报刊上发表的70篇短文,具体内容分为三辑,辑一“为什么读经典”呈现了我的读书轨迹,辑二“鸟是树的花朵”呈现了我的日常生活轨迹,辑三“登临郁孤台”呈现了我在大地行走的轨迹。

读书是我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几乎成了我的一种生理本能。在收入书里的短文《走进书籍的世界》中,我写过这样的话:“惩罚我的最残忍的方式不是鞭打,而是没收我的所有书籍,让我重新与书籍隔绝。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暗无天日的生活。”因为自己尝到了阅读的快乐,所以读到好书就特别想与人分享。收入辑一“为什么读经典”的书评,就是这种“分享”的结果。有时听到朋友说,读了我推荐的书,心情大好,我感到特别满足。

辑二“鸟是树的花朵”是我日常言行的投影。我非常喜欢动物,有段时间我和一位朋友经常到装有玻璃幕墙的大楼四周转悠,因为我们发现鸟经常撞上玻璃幕墙受伤,如果不及时救治,这些鸟就活不成了。我们就是去找这些受伤的鸟,带回家医治,然后放飞。许多鸟是有灵性的,我养过一对画眉,一只死掉后,我把另一只放飞了。过了些日子,让我放飞的那只画眉就飞到窗台上探望我们来了,此后隔些日子就回来看我们一次,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在这一辑中,就收入了几篇我和飞鸟们亲密相处的短文。还有两篇歌颂女性的短文,也可以看作是我真性情的流露。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这不是美人的过错,男人打了败仗,丢了江山,却一古脑地嫁祸于美人,这太不厚道了。现在的一些贪官,也总把腐败的责任推到女人身上,在我看来纯属胡扯。所以,我想替女性打打抱不平。

自古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读书人的梦想。我这个业余读书人也一样,除了读书,还喜欢东游西逛。但我是个严重的恐高症患者,每次外出坐飞机都是一种煎熬。不过比起旅游带来的快乐,这种煎熬还是值得忍受的。外出旅游,常常会遇到一些神奇的事情。比如那次游河南登封中岳庙时,一个道士与我们擦肩而过,然后他突然转过身来,指着与我同游的张先生说:你什么时候来的呀?原来他们是十多年没见面的老朋友。还有那次游嵩山,在出发的车上,有人说,要是能下雪就好了。我们以为这是痴人说梦,想不到我们坐的缆车刚滑行到一半,天空真的飘起了雪花。类似的惊喜还有很多,收入辑三《登临郁孤台》的那些游记,基本保留了这些鲜和的东西。

当然,书出版了,好与不好,应由读者说了算。作为作者,多说无益。但愿不会让读者太失望。最后,我要郑重地感谢我的两位责任编辑李玉莲博士和陆源先生。他们为我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我的书成不了现在这个模样。

……

我们发言之后是记者提问时间。因为书刚拿到,问题不多,我只回答了《新京报》记者的一个问题:如何评价胡适?

接着就是签售了。因为是星期五,来的读者不算多,我们每个人大概签了不到100本书。我的同学王海英不仅给我送了花篮,还买了十几二十本书让我签,给足了老同学面子。南宋事后感叹道:有同学真好!

整个活动,前后持续两个小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