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书书名的来历
(2010-07-27 14:32:28)
标签:
书名来历把名字写在水上文化 |
分类: 好书迷眼 |
最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学人随笔”丛书(5册),拙著《把名字写在水上》有幸忝列其中。另外4册是李村的《前人后事》、张鸣的《一年之痒》、谢泳的《厦门集》、南宋的《随遇而安》。有朋友对拙著的书名提出质疑,以为有“故弄玄虚”之嫌。这真是大大冤枉我了。
《把名字写在水上》是一部随笔集,收入了我近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70篇短文,具体内容分为三辑,辑一“为什么读经典”呈现了我的读书轨迹,辑二“鸟是树的花朵”呈现了我的日常生活轨迹,辑三“登临郁孤台”呈现了我在大地行走的轨迹。书名《把名字写在水上》是其中一篇读书笔记的题目,这篇读书笔记记录了我读何兆武先生口述、文靖撰写的《上学记》的感想。因为喜欢这个题目,所以在编这个集子时就随手把它拿来作了书名。
有人质疑说,名字怎么能写在水上呢?其实,这不是我的发明。《上学记》的撰写者文靖在《后记》中引用了何兆武先生的一句话: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何兆武先生的这句话另有来历,那就是英国杰出诗人济慈(1795—1821)的碑文。济慈的碑文是诗人生前自己拟定的,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也有译作: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三种译法,意思差不多。
对这位早逝诗人自拟碑文的理解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上学记》的撰写者文靖在引用何兆武先生的话后这样感叹:人的一生,不管你如何奋力,如何着意,还是如何漫不经心,结果都是一样的,名字一边写,一边随流水消逝了。这样理解与何兆武先生淡泊的人生观是合拍的。网友“雪语晴霁”则认为:水上的名字,太清澈,也太脆弱,仿佛随时会被流水冲走,可济慈的名字非但没有随波而去,消失无踪,反而更像是化为了滔滔的江河,向后世奔流不息。流水万古流淌,带着他的美名。还有一位叫“滴水成珠”的网友在我的博客上跟帖说:不留任何已成过往的想法,保留心中永远的纯净和安宁,呈现光可鉴人的一面。我觉得,人生短暂,不要着意于把名字写在碑上、沙上还是水上,只要认真生活过,就好!
顺便说一下,《上学记》的注释把济慈的碑文当作墓志铭,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关于墓志铭,《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墓志: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也指墓志上的文字。有的有韵语结尾的铭,也叫墓志铭。”罗文华先生在《今晚报》撰文指出:当今的误用者和滥用者,他们并不知道墓志铭是放在墓里的,墓外的人是根本看不到的,而把地面上的墓碑及碑文错称为“墓志铭”。吴小如先生也曾在《文汇读书周报》撰文说:“墓志铭虽刻在石上,却是埋藏在地下的,凡立于地面之上的碑文是从不称为‘墓志铭’的。今传世的历代墓志铭,都属于出土文物。如果在地面上撰文树碑,应称‘碑文’,若篇末加韵语,则称‘碑铭’。”由此看来,不少文章把爱尔兰诗人叶芝的碑文“投出冷眼,看生,看死。骑士,策马向前”、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碑文“回话”、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碑文“在如此众多的眼睑下,独自超然地安眠,也是一种喜悦”、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碑文“我就站在你的身边像你一样地活着。把眼睛闭上,目视你的内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法国诗人缪塞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