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仙子
(2009-07-30 11:05:48)
标签:
水仙花雕刻艺术凌波仙子文化 |
分类: 生活镜像 |
凌波仙子
许多年前,我和几位朋友结伴前往解放军驻厦门鼓浪屿好八连采访,第一次邂逅了娇嫩的漳州水仙花。在日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鼓浪世界》中,我们以读者的身份致信著有不朽大作《中国志》的葡萄牙“圣多明我会”神父加斯帕·达·克路士修士,在虚拟空间用对比法与他探讨交流发生在鼓浪屿好八连的一些新鲜事。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即将来临。八连官兵献给这个盛大节日的礼物中,必定少不了十几盆水仙花。先生对水仙花的说法或许有些陌生,但只要提起“金盏”这个名字,您就恍然大悟了。被我国人民统称为“水仙花”的两种球根植物,您有充分理由相信其中一种也即“金盏”,不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它的根的确在您的祖国。有值得信赖的资料表明,它是早在十六世纪葡萄牙航海家从您的故乡远道带了来赠送给我国人民的珍贵礼物。如今它们已在我国扎下了根,无数水仙花的球根每年都要运到全国各地,并运往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远方。厦门邻城漳州就驰名水仙花。我国人民称它们为“凌波仙子”及“仙女之花”。因为它笑傲斗艳,淡妆高雅,银白色的花瓣里静卧着一枚金盏似的花蕊。它们是我国人民根据古老的风俗预示新年到来而栽培的,并且视作吉祥物。它们充满活力,保证生长矜华,花房硕大,让它们开花也只需极短的时间,栽种后二三个月,甚至更短,这真是造化的奇迹。当飘逸的水仙花在铺满五颜六色鹅卵石的浅水里慷慨地吐香时,八连官兵对新的一年更加充满信心。
真可谓无巧不成书。时光流转,当年与我结伴采访鼓浪屿好八连的一位李姓朋友,后来竟鬼使神差地被调往“花都”漳州任职。李兄讲情义,身在“花海”不忘老朋友,每年春节前夕都要给我送上几箱漳州水仙花头。我不敢独享,遂把预示来年吉祥的仙女之花分赠远方的朋友。朋友们对有“银盘似的花被、碧玉般的叶丛、亭亭玉立的秀姿、冰清玉洁的神韵和沁人心脾的芳香”的漳州水仙花喜爱有加,同时也生出小烦恼:不知如何雕刻水仙花!
朋友们的小烦恼激起了我对水仙花雕刻艺术的莫大兴趣。经交游甚广的李姓朋友引荐,我多次前往漳州拜访雕艺精湛的老师傅,逐渐入得门中。
水仙花是石蒜科水仙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传说宋朝的时候,民间种养水仙花的风气就已经很盛了。而据可靠史料记载,“中国水仙花之乡”漳州龙海蔡坂村在明朝景泰年间开始种植水仙花,迄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由此往前追溯,我惊讶地发现,漳州水仙花的祖籍娘家竟然是我老婆的家乡苏州!这说明我与漳州水仙花有缘分。据漳州水仙花主产地蔡坂村《张氏族谱》记载:明朝景泰年间,蔡坂村张姓祖上有个叫张光惠的,曾在河南汲县做官,他告老还乡时,船行至洞庭湖,在水面上捡得两颗水仙花头,带回家乡,培植在自家花园里。以后日益繁衍,世代相承,而至于今。据专家考证,湖南洞庭湖及周边地区古时并不产水仙花,倒是吴越地区的洞庭湖(即如今的太湖)中的岛屿及其周边地区古代却盛产水仙花。如果说张光惠在吴地“洞庭湖”引来水仙花只能作为旁证的话,那么刊刻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1年)漳州水仙花产地的方志《龙溪县志》就明确无误地记载从苏州买进水仙花的事实:“水仙,岁暮家家互种,土产不给,鬻于苏州。”时至当下,苏州仍然是中国水仙花的主要产地之一,只是名声远逊于后起的漳州罢了。正因为如此,水仙花1984年被选为漳州市市花,1997年又被定为福建省省花。
老师傅们告诉我,漳州水仙花分为两种:一种单瓣的,叫“金盏银台”,俗称“单叶水仙”;一种复瓣的,叫“玉玲珑”,俗称“百叶水仙”、“千叶水仙”。老师傅们自豪地说:世界上还没有第二种花卉能像水仙花这样,经过人工雕刻以后还能长成人们心目中喜爱的形态。因此,清雅的水仙花盆景被人们赞誉为“有生命的艺术品”。
漳州水仙花雕刻艺术始于清朝,盛于现代,独步天下,堪称独门绝技。归纳起来,漳州水仙花的雕刻造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赏花叶类,主要雕刻花和叶,一般对根、茎不加雕琢;赏球茎类,主要雕刻球茎、侧球茎的外形,雕琢花叶作为衬托;赏根类,主要观赏部位是细白长根;拼接类
在漳州水仙花的雕刻技艺中,精妙之法还在为水仙根造型,可以塑造出惟妙惟肖的瀑布或银髯飘拂的寿星银须。张师傅介绍说,漳州的水仙花雕刻师们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诱导水仙根生长的有效方法:一种是选用长圆筒形的容器,将底部钻几个小孔,里面装满干净的沙子。将雕好的水仙球茎水养,待根原基萌动时,移至容器上部,让根接触沙水或以棉花包裹根部,下垂入容器,再将长容器放在盛水的盆中,使水由容器底部小孔渗入,诱根向下生长。每日换水,保持水质洁净。另一种是选用直径10~12厘米的长圆筒形容器盛满清水,将雕刻好的球茎水养,使之发出1~2厘米的根,然后将根部用脱脂棉包好,端正地放在容器口上,让根尖入水少许。每日换水,瓶外用黑布或黑纸包裹遮光。还有一种是将水仙根放在适合的槽形容器中,上部用脱脂棉覆盖,再将槽形容器放入水盆中,槽上方用黑布遮住,每天更换清水,并逐渐支高槽形容器的一端,使根的前端位处于较低的位置,并且只让根端入水,由于根系倾斜生长,故形成瀑布状。
要完成一件完美的水仙花雕刻艺术品,雕刻时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张师傅说,雕刻前必须进行时间预测,即雕刻后经过水养,能使之在预定的时间吐蕊开花。在预定开花期间,如因气温的突然变化而使花期延迟或提早,还要采取临时补救措施。如要求在春节期间开花,温度控制在20~25℃,在春节前24~26天开始雕刻、水养。若进行反季节养护,可将球茎于10月1日前放入冷库或冰箱低温贮藏,于3月至7月均可雕刻水养,其间浸养至开花的时间与春节前大致相同。稍不留神,开花时间就会提前或推后,造成遗憾。
漳州水仙花雕刻艺术的日臻成熟,背后的推手是当地各级政府。他们几乎每年都要组织水仙花雕刻艺术表演和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表彰、激励雕刻技艺创新发展。我曾多次置身其间,感悟这种独特的艺术之美。至今我还记得那次在龙海九湖百花园举办的漳州市年宵花卉展销暨“英才杯”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的空前盛况。那次参展参评的水仙花雕刻艺术展品多达1280盆,共设置奖项128个,其中金奖12个,花王奖6个。为鼓励水仙花雕刻艺术的提高,特设立漳州水仙花雕刻大师、雕刻师各5名,水仙花雕刻艺术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评出“英才杯”年宵花卉畅销奖26个。当选的5位水仙花雕刻大师吴兆基、陈志光、郑英丽、张财源、陈锋元,是从全市历年来评选出的41名漳州水仙花雕刻师中遴选出的。我在水仙花雕刻艺术表演现场看到,多位水仙花艺术雕刻师傅边示范边向市民们讲解水仙花雕刻原理及程序:净化、开盖、疏隙、剥苞、削叶、刮梗……不少市民在雕刻师的指导下,纷纷拿起刻刀,饶有兴致地试着雕刻起来。
中国水仙花产地不少,但现在最知名的惟有漳州。漳州水仙花的雕刻造型艺术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搬上屏幕,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在春节期间都摆放着漳州的水仙花,南极中国长城站也盛开漳州的水仙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5角硬币上雕镂着水仙花,5元纸币的防伪标志是水仙花的水印。如此这般,“中国水仙花节”和“中国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落户漳州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首届“中国水仙花节”和“中国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由国家旅游局、中国花卉协会与漳州市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联合举办,规格颇高。那届“中国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漳州就有孙水根、蔡树木、蒋东壁、郑耀敏、刘丽雪、林旺水、严健、李金梅、朱自盛、骆平等10位同志被评为“中国水仙花雕刻师”。在他们的带动下,漳州不断涌现水仙花雕刻新人,雕刻样式也不断翻新。
花为媒。这些年,漳州的水仙花雕刻师多次前往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水仙花雕刻艺术展,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如今,水仙花又成了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绿色使者”。2008年2月,“漳州水仙花雕艺展”在台湾台南市举行,此次展出的有漳州市水仙花协会雕刻师们精心雕刻的500多件漳州水仙花作品,吸引了众多台湾民众的眼球。漳州水仙花雕刻师们在台期间还应邀在台南市民族英雄郑成功祖庙和台南县学甲乡举办了4期水仙花文化、水仙花雕刻艺术培训班,为当地500多名水仙花雕刻爱好者讲解水仙花文化课。2009年春节前,
我现在对花瓣洁白、花蕊金黄的漳州水仙花也越来越喜爱了,并且学会了自己雕刻,过年的时候在厅里摆上两盆,满屋馨香。送给远方朋友的水仙花也都是我先雕刻好的,细心构思、巧妙用力、雕琢布局、逐渐修整的雕刻过程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朋友们电话拜年的时候总不忘说一句:你送的水仙花开了,真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