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 |
分类: 生活镜像 |
大情大爱子弟兵
汶川地震发生后,部队十万官兵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作为一名穿过二十多年军装的老兵,我自然高度关注军人在救灾现场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战友中没有孬种,他们不畏艰险,顽强奋战,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
我忘不了开在云层之上的那一朵朵伞花。我曾采访过特种部队,非常清楚部队组织伞降训练时,跳伞高度不超过一千米。确定这个训练高度,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太高无法看清地面情况,不利于伞兵选择安全的空降场;二是伞兵在空中停留时间越长,越容易遭到敌人袭击。但是,这一次,担负通信联络、灾情勘察、情况上报等任务的15名伞兵,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从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五千米高空跳入云端。这是人民解放军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不仅为上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伞降纪录!
我忘不了大校参谋长王毅坚毅的眼神。在交通完全中断的情况下,他主动请缨,率领200名官兵组成的先遣队,冒着倾盆大雨和飞沙走石,强行军二十一个小时,艰难挺进九十多公里,深入早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汶川救援,给无助的灾民带去了希望。这是一次非亲身经历无法想像的急行军,危机四伏,充满陷阱,到处都是塌方,70%以上的路面损坏,桥梁全部被毁,官兵们迎着6级狂风,每迈出一步都有可能和死神撞个正着!王毅带领官兵们相互搀扶,边开路边前进,有时刚走过一个路段,背后就发生了塌方险情。但是,没有人停下前进的脚步!事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请王毅回忆一下当时都想了什么,王参谋长用坚毅的眼神看着远方,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情境:“别的什么都没想,就是想着快些、快些、再快些!”
我忘不了绵阳市游仙区武装部部长郑强的大情大爱。三十六位亲人中,只有七人获救,这是一出怎样的悲剧,谁能承受得住如此巨痛?这位上校部长强忍悲伤,在当地组织起了震后第一支救援小分队,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工作,从废墟中抢救出了许多伤员。大部队到达后,他组织协调,介绍情况,充当向导,始终没有离开救灾第一线,更没有离开岗位去寻找自己的亲人。这样的大情大爱,足以感天动地了!
我更忘不了那位士兵的忘情一跪。因为发生余震,上级命令部队暂时撤出险象环生的救灾现场。突然,一位刚救出一个孩子的年轻战士卟嗵一声跪在部队首长面前,泪流满面地大声请求:“让我再去救一个人吧!”这个画面给了我强烈的震撼,让我因感动而泪流满面。
我为你们骄傲,我亲爱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