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园博园的文化创意

(2007-11-01 08:51:40)
标签:

人文/历史

厦门园博园

文化创意

分类: 信息通报
 

厦门园博园的文化创意

社科联    2007-10-31 09:01:56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gb/site1/tplimg/bott.gif

    

 

     为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而建的厦门园艺博览园(简称“园博园”),坐落在爱国爱乡的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故乡杏林湾中洲,它利用天然形胜,用人工开凿、疏浚、清淤、吹填之法,将布满鱼塘虾池、烂泥沼泽的中洲,切割组合,聚土为丘,吸沙造地,在海中催生9个岛屿,寓意“九州”;形成水系纵横交错的绿色海湾,让“九珠落玉盘”,呈现多岛连环、众星拱月的画面,总面积达6.7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03平方公里。园浮海上,水流园中,如此造园,世界仅有。这是一座繁华喧闹都市里的“世外桃源”,是一项文化创意的范例。

    

    “园博园”与时俱进,科学创新的主题创意,是其最大的看点。建园与写文章一样,必须意在笔先,有意就有境界。“园博园”以“和谐共存,传承发展”为主题,具有与时俱进、科学创新的精神。

    

    《庄子·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水浒传》引首:“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这说明,和谐共存观念向来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是和谐共存思想的典型。我们加以传承发展,科学创新,作为建园主题,这本身就是创意。

    

    “和谐共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其诠释有新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厦门建设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与厦门所具有的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的包容性相协调。真是因缘际会,尽得天时、地利、人和之胜。

    

   主题寓于园中,以人为本,与自然、生态环境友好相处,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友好相处。我们看到,“园博园”九岛环水相连,百园蓬勃争辉,是花草树木的海洋,是鸟类嬉戏的天堂,是鱼类潜跃的乐园,是人类益智、休闲、游乐、健身的大好去处。

    

    “园博园”中外合璧,古今并存,有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和文化脉络,南北皆备,东西互补。北国、江南、岭南、闽台、民族风情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和发展;闽南的红砖古厝和骑楼街市,引入石艺、砖艺、工艺、茶艺、园艺、曲艺,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而24个国家和地区的园林作品,则有英国式的自然风景园、意大利的台地园、中东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法国的皇家园林、立陶宛的俄罗斯园林……

    

    厦门的对台区位优势和两岸人民的亲情也在“园博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园博园”凝聚了两岸园林专家的智慧巧思,台湾展园与福建展园相依为伴。台湾有4市1县(台北、台南、台中、高雄、金门)参加建园,并建了台湾瓜果园、美格农艺园、中卫艺术园等特色园。金门的“和谐家园”,布局为闽南特色的“前厝后园”,并有“特产”风狮爷守护。“园博园”特地从台湾引进66棵高大的罗汉松,辟建罗汉松园。这是海峡两岸联袂举办的园博会,共同打造的园博园,让游人不用跨海越水,就能欣赏到日月潭和阿里山风光,品尝到台湾小吃和高山茶。

    

    “园博园”博采众长,匠心独运的设计,将观光、体验、文化、修学、生态、休闲、健身等功能结合起来,将园林文化、教育文化、闽南文化、异国文化作为设计的人文基础,全面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开发。而以少胜多、见微知著的细节创意,则使人入园举目皆画,到处充满诗境,令人怦然心动。

    

    园小而意足,虽由人作,巧夺天工,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以少胜多,见微知著,让人一唱三叹,韵味无穷。“园博园”是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齐头并进的结晶,是一座永不落幕的“海上园博园”,它获得了国际园林最高奖——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2007年度分析与规划荣誉奖,这是本年度唯一获得此奖的中国项目,它的成功,是注重传承、追求超越的结果。过去,我们重视开发客体资源,如山水花木,这是有形的资产;今后,我们更要重视开发主体资源,如思维创意,这是无形的资产。有形有限,无形无穷,两者结合,必大于二。就因为如此,“园博园”为厦门、为福建、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让我们生活工作在这座美丽海岛城市的厦门人,倍感惬意和自豪。

 

              (原载10月31日《福建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系统删文消息
后一篇:有毒的朋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