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连载光复台湾纪实 |
分类: 长篇连载 |
敌人加快了南侵的速度。
丘逢甲所率台中义军,继续顽强抗击南进日军。但敌众我寡,伤亡惨重,不少将领英勇牺牲。最后粮饷枯竭,弹药尽净,各部星散。丘逢甲不得不带领少数亲随退至深山丛林之中,与日寇相周旋。他曾设想去台南与刘永福会合,图谋再举,但“道中梗,不能行”。在此情势下,义军统领谢道隆力劝丘逢甲返回大陆。丘逢甲开始很不以为然,及至部属反复解释,才决定内渡。
经过六天的海上颠簸,丘逢甲一行安抵福建泉州,后乘船经厦门转汕头。他身在大陆,心系台湾,自称“台湾遗民”,将自己的住房命名为“念台”,将儿子丘琮取字“念台”,并写下大量诗歌,抒发他念念不忘台湾、盼望早日收复故土的心情,常常别署“台湾遗民”、“海东遗民”、“南武山人”、“痛哭生”等号。他吟道:“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遗憾的是,丘逢甲内渡后没能再回去,48岁便不幸英年早逝。临终之际,他喊道:“死后必须南向而葬,我不能忘记台湾啊!”
丘逢甲兵败内渡,进一步削弱了台湾的抗日力量。从当时台湾的军事态势来看,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抗战斗争面临着最为严峻的考验。
那个时候,日本已把海陆军精锐共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战支队7万余人投入台湾战场。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兼有浓厚的武士道精神,指挥作战的侵台日军头目桦山资纪、北白川能久、高岛鞆之助、乃木希典、山根信成等更是久经沙场的军国主义干将,作战经验丰富。相比之下,驻台清军和义军则大都是仓猝成军,缺乏训练,素质较差。基隆、台北、新竹、台中相继失陷后,藩库存银及军火弹药尽遭劫掠,更使台湾军民的抗敌斗争失去了饷械凭借。显然,这仗再打下去,谁胜谁败已经一目了然。
日寇的气焰在得知丘逢甲内渡后更加嚣张。他们放弃了在安平登陆的计划,转而集中优势兵力南下攻掠。沿途各地义军拼死阻击。在大科嵌,日军坊城支队近900人被围六日,弹尽粮绝,伤亡惨重。但义军的抵抗已经无力阻止日军挥师南侵。8月10日,日寇大举进攻苗栗,刘永福派幕僚吴彭年率七星黑旗军700人增援。吴彭年与义军首领吴汤兴、徐骧紧密配合,血战大甲溪。黑旗军埋伏于大甲溪旁,乘敌不备,猝起猛攻,日军方寸大乱。溃退之敌渡溪过半,徐骧率义军从两侧丛林中杀出,日军顿时如惊弓之鸟,四散而逃,义军乘势堵杀,日寇丢盔弃甲,死伤惨重,溪水为之断流。
8月23日,日军出动优势兵力,从小路仓围抄袭义军,义军不敌,退守八卦山,再与日寇拼杀。
八卦山位于彰化城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与城北大肚溪一起,构成彰化城的天然屏障。8月27日夜,日军集中兵力猛攻八卦山,徐骧与吴彭年居高临下,敌人佯攻,枪炮击中危石,山石纷纷下落,砸死砸伤不少日军。徐骧又夜袭日营,日军自相惊扰践踏,死伤无数。
八卦山久攻不克,急坏了领兵出战的日军陆军少将山根信成。他指使部下四处收买惯匪、奸细,终于大致弄清了八卦山的地形地物。一天晚上,山根支队由汉奸引路,悄悄爬上了山顶。双方当即展开激战。吴彭年和徐骧、吴汤兴率黑旗军、义军殊死拼杀,居然毙敌千余人,日少将山根信成也命丧八卦山。我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500余人战死,吴彭年中弹牺牲,吴汤兴中炮阵亡,只有徐骧率众拼死杀出重围,退往台南。日后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七星旗卷秋云黑,八卦山围战火红。”
8月28日,八卦山失守。同日,彰化城沦陷。